高考很难?唐人不服!王维为中举出卖色相,杜甫经历零录取率高考

高考成绩马上就要公布了,俗话说“三分靠高考,七分靠志愿,剩下九十分靠爸爸”。希望各位学弟学妹们能够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当广大考生和家长感叹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时,唐代的学子们只能凄然一笑。

(一)诗佛王维出卖美色的“行卷”

唐代的诗文考试地位很高,因此有些考生为求高分,要进行考前“行卷”。所谓“行卷”就是把自己的得意之作,呈给有地位的人,以求得推荐。这也算是人尽皆知的考场“潜规则”。被称作“诗佛”的王维也不能免俗。

当年20岁的小王意气风发,去长安参加高考,他拿着自己的作品去了玄宗弟弟岐王府上。结果,比岐山王有权有势的太平公主早已将状元许给了当朝宰相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瞬间心灰意冷。岐王看王维“妙年洁白,风姿郁美”就让王维在太平公主的宴会上,假扮成乐工,给太平公主演奏琵琶,以便吸引公主的注意。

宴会当天,王维轻拢慢捻抹复挑,意态潇洒不失妩媚,所弹的曲子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婉转,动人心魄。看太平公主听得入了神,岐王趁机把王维举荐给公主,说:“此生非只通音律,至于问学,无出左右。”这个小伙子,不仅会音乐,学问也不错哦。公主问王维:“子有所为文乎?”王维立即献上袖中早已准备好的诗作,公主读后大惊:“此为平素所爱,意古人佳作,君竟为乎?”即命维更衣,待如上宾。岐山王顺水推舟,说出王维的请求,公主即刻应了,王维就这样成为了进士第一。

(二)唐代的“零录取”高考——野无遗贤

杜甫爷爷一生饱经沧桑,仕途及其不顺。尽管唐代的科举录取率已经低至1%-2%,但是杜甫爷爷还是经历了最狗血的“零录取”事件。

唐天宝六年权倾朝野的李林甫,害怕科举考试之后,新人进入官场,不好控制。于是这位主考竟未录取一人。唐玄宗过问此事,李林甫反而很高兴地向皇帝祝贺:“朝多君子,野无遗贤!”意思就是:亲爱的陛下呀,一个人都没考上,恰恰说明您圣明呀。所有的人才都选入朝中了,民间已经没有贤良之辈了。唐玄宗很开心,殊不知,野无遗贤的太平盛世下,危机重重,大唐的挽歌已经奏响。

(三)唐代“高考”大纲

唐代考试科目分为常科和制科,每年分期举行的叫常科,由皇帝一时兴起下诏举行的考试称制科。考试的方式有:口试,贴经(类似于填空),墨义(相当于简答题),策问(相当于论述题),杂文(相当于作文)。常科有:秀才科,明经科,进士科,明算科(考数学,范围很广,选数学人才)等50多种。相对重要的科目为明经和进士。

明经科的内容:为《礼记》、《左传》、《诗经》、《周礼》、《仪礼》、《周易》、《尚书》、《公羊传》、《谷梁传》、《孝经》、《论语》等经书。

进士科中的策问主要是对时下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军事、政务、漕运、盐政等等方面提出问题并作回答。进士科一般取中很难,录取率只有1%-2%,因此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称。所以当孟郊考中后,发出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遍长安花”的呼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唐诗三百首详解(一 行宫 唐代:元稹(yuán zhěn)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译...
    汉唐雄风阅读 11,739评论 4 29
  • 一 TCP传输的特点: 1 TCP是面向连接的传输层协议。与UDP不同的是,TCP在发送数据的时候,需要进行连接,...
    gdutkyle阅读 3,311评论 0 0
  • 。 。 。 我坐在未完工的地铁2号线 听着忽冷的夜,如何成为 明日我看你的眼睛 我走在人往拥挤的官亭路边 想着你和...
    生后丶阅读 1,469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