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团建会议,第一项每人都说一说自己想从拆书帮获得什么,能付出什么。我想获取的首先是学以致用,提升工作和生活。其次是知识变现,这是最近才开始清晰化的目标,因为看到了很多实现的可能性。我能付出的是业余时间,负责拆书帮网站活动发布,提供小型场地,教育长老,因为我会习惯去研究流程和技能点。这是擅长的事(后来发现只是自认为)。但是因为自己还没完成拆书家升级,暂时只能带30拆,做30拆的师傅。
后来讨论的过程中,发现想做教育长老的人很多,组织发展没人想做。大概是因为技术含量的问题吧。我就在想,既然教育长老我还不能完全胜任,那么我能做点什么呢?拆书帮网站的活动发布是我主动去找到职责和机会,这也是基于代宝对我的启发。因为她比我加入的还晚却马上成了宣传长老。而在这之前我曾经遗憾的想,我来晚了,重要职务都有人担任了,我没机会了。那是我第一次思考自己能不能处心积虑的去谋取一个职务。后来惊喜的发现网上活动发布这件事没人做。是因为没用没必要吗?但是别的分舵在发。于是开始慢慢观察这个网站的活跃度,很多分舵会在上面预告活动,结束以后上传活动实录。我自己也开始在上面别人的拆书实录,每一级的技术点是怎么处理的,他们都拆了哪些书,哪些主题。如果觉得某个主题很有意思,我也去读那本书。经历了这些,我认为在官网发布活动这件事是有意义的,于是在一次活动现场跟秋林提了这件事,他说可以。终于领到了第一项任务,感觉自己更积极了。
基于做活动发布这件事,其实已经在向组织长老靠拢了,只是自己后知后觉。团建谈到会员发展长老职责,统计各种信息的活儿没人认领,我又领了。后来加一说不想做组织长老了,想把精力用在课程开发上,为我们的知识变现打下基础。于是我又接过他的活儿,正式成了组织长老。和之前定的目标完全偏离,直到会议结束,回到家还在想这是怎么一回事,看起来我好像接了一堆琐碎低价值事件。
经历了两次活动的组织才发现,里面的学问很大,我能提升的地方也很多。
一:拆书家信息统计和学习者信息统计:怎么样使统计信息全面而又有效?
二:拆书主题统计,编辑,发布:统计的时间节点,有人拖着不交怎么办?没人拆书怎么办?怎么样编辑更吸引人?还有哪些更好的平台可以发布?
三:学习者招募、收费、预热:招募和收费流程力求简洁方便,预热的过程也是为了增加学习者的体验度。本周根据上周的反馈增加了一个环节,就是在发出RIA便签读书法的介绍之后,给大家一个片段来实践。在片段的选择上我选了自我介绍的话题,这是每个人都会用到的,也是活动现场的一个环节,应该有更强的代入感。期待这一个环节的不一样的效果。
四:安排主持人,观察家:给每个人学习锻炼的机会,又能保证现场效果。
五:流程完善:听取意见,改进不足,增高体验度。
六:不断为自己增加一点责任:还有哪些事是我可以做的呢?
七:拆书训练营班主任到梦想赋能班班主任:这是一个挑战的过程,像加一经常说的“以终为始”。从现在开始每次的线下活动组织我都把自己定义为班主任的角色,刻意训练,不断的完善作为班主任需要的技能。
最后总结一个这2个多月的收获,从国庆节以来9个周,除了有一周出差在外地,我坚持每周参加活动每周都拆书。在这个过程中读了6本致用类书籍,拆解了5个片段,通过了从1-1到2-3的升级考核,并在简书输出实录和笔记18篇。我知道在拆书帮我一定不是最优秀,但我想我可以成为最用心,专注和坚持的人。相信我的用心会带来不一样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