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能够转行成功,而有些人转行却特别困难,以至于明知道现在的工作不适合,却不愿意改变?
听了那么多转行的故事,对你自己有没有帮助?
他们除了鸡汤的疗效,有没有提供方法论上的指导?
这也是我在思考的课题,要了解解决办法,在讲我自己的故事之前,可能需要看一个人物埃龙马斯克,他在转行届算是明星级的人物,
跨业史如下:ZIP——paypal——spaceX——solarcity——tersla——hyperloop——boring——mars
从早期的互联网科技到能源汽车特斯拉,再到后来的清洁能源项目,最后将移民火星计划作为自己接下来奋斗的最终阶段,他的每一次转行,都是脱胎换骨般的无迹可寻,但最后总能取得颠覆行业般的成功。
如果非要说这些相互迁移的行业之间有相关性,那就要数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之间的技能迁移了。
马斯克每一次转行用的解决问题三段方法论,分别是:“大目标”、“从头算”和“十倍好”
在马斯克的采访视频中,他讲述到:“正常情况下,通过类比看待事情,但实际上要回到基本原理,归结到事情本质看待事情,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推论。接着他举了个例子,在做特斯拉汽车的时候,有很多人质疑充电汽车,认为汽车的电池组造价贵,而且过去一直是这样的,所以用电池造汽车的想法,在商业上永远是不可能成功的。他们总会列举出传统汽车的优势,为自己现实的想法做辩护,而马斯克会想要制造出清洁能源的汽车,反过来推导,组成电池的元素都有哪些?这些组成部分的价格又是多少?他得出电池是由铜、锌、铝、碳和一些起间隔作用的聚合物再加上密封罐得出的。如果去伦敦金属交易所这些原料将花费80美元每千瓦时,将这些原料合成电池,相比于过去的对于电池600美元每千瓦时的定价,明显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这就是“大目标”、“从头算”、“十倍好”
这种思维模型被他应用于所有从事过的行业中,都取得了革命性的成功。
这也是投资界会流传这样的一个见解,在一个领域有过成功经验的企业家再次创业的成功率会比平均水平高出50%以上。哪怕是跨行业的也是如此。
因为一个人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才干,是完全可以跨行业迁移的。
再回答题主的问题,先修炼好自己的内功,是完全可以跨到自己喜欢的行业中去的。不用从零开始,提取出过去从事过工作的核心能力加以进化和演变。最重要的不是看别人做了什么,而是明确你的目标是什么,或者说企业的目标是什么,你完全也可以将之拆解成元素,从头算,做出十倍好的业绩。
我自己就跨过很多行业,本科的时候学习的是文学专业,后来到电视台做过实习记者。工资仅有800元/月。这段工作经历让我学习到与人快速建立联系、获得咨询的能力。并且在应变、临场反应能力和写作上都有所提高。
但是因为本科的学历(那年招收的只有研究生),还是因为年少不安的缘故,想体验一下在被视为高大上的银行里工作是什么感受,于是去到一家城商行,也是因为他看中我的沟通能力,和本地拥有的一些客户资源,就被派去做客户经理,薪资5k,在那里,我学习了信贷、银行和证券的相关知识,能够系统的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所面临的风险、与客户打交道提炼了我的洞察力,也见识到公司内部的各党派斗争。在东北的某一小城商行中,也认识到中小企业贷款的艰难,和关系户的重要。
当然,这些就都不是正面的影响了。
到后来,去到集团酒店,做总经理助理。系统参与了公司规则的制定、考核、用人管理、营销定位、运营等运作的各方方面面,对公司管理有了更加系统的认识。
中英文技能在这其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也使得我在公司成了不可或缺的人物。
我确实在短时间内了解到不同公司的知识,但是,我更明白,如果背后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作为指导,反复的跳槽,只能是低水平的重复。
如何提炼取自己可迁移的能力,对于日后的发展才至关重要。
现在,从东北某城来了上海,虽然不认识一个人,但是感谢上海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已经可以轻松找到15k——20k/月的工作,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
现在,我又学习到了这套方法论,希望能对成长起到加速度的影响。
这套心法也算是内功心法中的小无相功了。
希望我们都能成为拥有创新能力,不惧怕改变的青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