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做手脚的小棋手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中小学生国际跳棋锦标赛最后一轮比赛中,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个棋手趁对手转头的瞬间,挪动了对手在庄子位上的一颗棋,对手发现后质问他,“你要做什么?”同时,举手叫了裁判。裁判判了将那颗棋恢复原位,比赛继续进行了。
参加比赛的选手,每个都希望自己能赢棋。不知道那个孩子是赢棋心切还是家长给的压力太大,每天看到他都是神色凝重的样子,小小年纪,无论输赢,脸上几乎看不出一丝轻松或者欢快的表情。其实他的成绩还不错,进了前三,或许他对自己有更高的期待,才出此下策?可一个十岁的孩子有了这样的行为,又折射出什么样的背景呢?
这个“傻”孩子
同样是十岁的小棋手,和我孩子同队里有一位小女生,比赛中出现了这样的“笑话”,对手走了一步棋,她仔细看过之后告诉对手:“你可以一直走到那儿(指着王位)啊。”对手恍然大悟,按她的“指点”,一路走下去,直接成王。她被打击了(国际跳棋术语),丢掉了那盘棋,出了赛场后跟家长和教练讲她的所为,大家哭笑不得,但同时也看到了这个小女生有一颗多么纯真、洁净的心灵。
近年来,一个新的名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出现在大众意识里。最早提出这个词的是北大中文系资深教授钱理群先生,他还分享了一个例子:
一天我去上课,看到一个学生坐在第一排,他对我点头微笑很有礼貌,然后我开始讲课。在一个老师讲课的时候,他对教学效果是有一些期待的,讲到哪里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反应,等等。因此,我很快就注意到,这个学生总能够及时地作出反应,点头、微笑,等等,就是说他听懂我的课了,我很高兴,我就注意到这个学生了。下课后他就迫不及待地跑到我的面前来,说“钱老师,今天的课讲得真好啊!”对这样的话,我是有警惕的,我也遇到很多人对我的课大加赞扬,但我总是有些怀疑,他是否真懂了,不过是吹捧而已。但是,这个学生不同,他把我讲得好在哪里,说得头头是道,讲得全在点子上,说明他都听懂了,自然也就放心,不再警惕了。而且老实说,老师讲的东西被学生听懂了,这是多大的快乐!于是我对这个学生有了一个好感。如此一次,两次,三次,我对他的好感与日俱增。到第四次他来了:“钱先生,我要到美国去留学(课程),请你给我写推荐书。”你说我怎么办?欣然同意!但是,写完之后,这个学生不见了,再也不出现了。于是我就明白了,他以前那些点头微笑等等等等,全是投资!投资收获了我的推荐信,然后就“拜拜”了,因为你对他已经没用了。这是一个绝对的利己主义者,他的一切行为,都从利益出发,而且是精心设计,但是他是高智商、高水平,他所做的一切都合理合法,我能批评他吗?我能发脾气吗?我发脾气显得我小气,一个学生请你帮忙有什么不可以?这个学生有这个水平啊。但是,我确实有上当受骗之感,我有苦难言。”
不知道大家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如果有,对他你是不是也是警惕之心呢?
“唯成绩论”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成因之一
孩子成长的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中,结果导向的父母,往往不重视过程或不对过程给予必要关注。如果父母过分在意孩子所取得的成绩,久而久之,孩子会为了取悦父母,而采取一些不当的手段。这种情形再经过社会的强化,就可能导致孩子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比如对于上面所提到的小棋手,裁判只是判定将被他移动的棋子恢复原位,没有对他的行为作出任何处罚,而且还对他取得的名次颁发了证书。他自己的不当行为被忽略,而成绩却被肯定,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祝贺与奖励。得到好成绩带来的好处,下次比赛,他可能在遇到机会时还会再次采取同样的做法。除此以外,如果教练只肯定他所取得的成绩,而不对他在比赛中的不诚实的行为给予批评教育,他极有可能会为了得到大家赞扬,再次踩红线。如果下棋是这样,他同样可能在其他领域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而精心设“计”。从小就在察言观色、利用规则、讨人欢喜、试探红线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就极有可能成为“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一切方便利用之人、事、物)达到自己的目的(钱理群语)”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