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摸摸的,周围的许多朋友都开始参与了各种在线教育。知识付费、微课,你的朋友圈是不是也被这样的“不学习就落后了”的气氛围剿了?
如果气氛不够作为证明,那么一些数据或许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下:
“思维导图”这个词的百度指数3年内翻了四倍,去年一年就翻了整整一倍。
“得到”app本周下载率高于地铁广告打得正劲的“网易云音乐”。
“微课”的微信指数比红极一时的“咪蒙”还高,在2月触底(过年)后强势反弹。
这些都说明你对朋友圈的感觉没有错:更多人,开始对各种各样的“再教育”感兴趣,甚至要超出想象。
我们上文中讲,人之所以焦虑因为该发生的没发生——外在的,对自己没有住上大房子和开上好车等等表现进行焦虑;内在的,对自己还没有特别明显的竞争力焦虑。
人很容易选错参照对象,一旦选错参照,很容易做错判断。
比如,你的小学同学在当微商,你在做行政,你自觉得比她强,为什么呢?因为你本科毕业英语六级,单位人缘也不错。
可是事实上是残忍的,你有的这些“优势”并不一定意味着你比她强。恰恰很可能,如果这位小学同学,掌握了销售的技巧,比你早日开上豪车。
另一方面,事实也可以是温和的。你对比很多“厉害的人”,觉得别人履历比你好、英语说的漂亮。。。等等,一定前提下,这些也不真的意味什么。如果有朋友还记得,我在前文说“有效的提高自我”,这句话的重点在于有效。
很多漂亮的能力,看似犀利,却不存在什么效果。
比如思维导图,刚学会的那阵,很多人拿来做读书笔记,拿软件排版搞得漂漂亮亮。你认真去看,发现很多人做的跟大纲并没有什么不同,对他们来说,思维导图的作用顶多上是个版式工具。这就是典型的没有以“目的”为中心的能力。(插一句,真不如学ppt)
也许你要说,那是他们对思维导图的理解不行,算是没学好没学到位,不能算是一个“没效果的能力”。那我现在要说的恐怕刺痛了更多人,你学了英语,这么多年,是为了用来干嘛?跟外国人交流的机会多吗?是不是选书的时候没有选英文资料的习惯,是不是上网的时候没有查英文网页的习惯?那么你的英语能力,是不是也是一种没有效果的能力呢?除了在简历上占了一行,还有什么用?看个美剧都必须等字幕的不在少数哦。很多看到本文的人,可能学了十年英语,用了没几次,“英语老师棺材板都要按不住了”。
反过来,如果你觉得,你所选择的行业或者领域,没有必要会英语,那么果断放弃不也是很好吗?那位英语没你好的微商,完全没有必要看到你英语好,就去学英语。
跟风学习就意味着对目标不明确,一个人总是去做错误的比较,想象出自己有很多短板,然后再在上面去投入宝贵的时间,还有比这更糟的了吗?
那么什么样的短板不是想象出来的?一个不够长的长板。
我有个群友,年纪轻轻,令人佩服不已,她说“我的理想是当有钱人身边的专业人士”。我听了惊为天人,花了这么多年悟的东西,居然被年轻人随口说出。这句话就好像人生的通关密码,我希望大家至少花点时间好好思考一下。很多人想当有钱人,就是选错了参照系,资本的量级不会轻松跨越,阶级的鸿沟也只有勇者在先,一个人怕就是当一只想飞的猪,好吃懒做,理想远大,还觉得自己很可爱。
专业,在自己的领域做到最深入,我想这么实在的建议很少有人听得进去。但是我希望你至少想一想,在一种概率低于彩票的成功,和一种风险类似存款的成功中,选择一种。
学习,在你选择了以后才有用。而且要先学“学习方法”,再学“最值钱的经验”,最后勇敢的、大量的实践。
珍惜现在还有压力的时候吧,压力,意味着机会还在你身边流淌。
PS:建议必修课之 “ 理财,一种人人都需要具备的能力。”
时代在变动,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对资本的使用需要更高的技巧了。很多人来看金融似乎就是一种奇技淫巧,是不如踏实劳动光彩的赚钱手段。掌握这种手段的人,集羡慕嫉妒恨的目光于一体。
玩不转钱,只好囤个稳的。房子,可以用来居住、避险、收租、结婚、上户口、选学校等等。。。这么“硬通的货品”,怎么可能不涨?
此时,如果你能够对理财方面的能力大幅提升,或许也不必特别担心跟别人抢的是烫手的山芋。
没有房 ,你还有别的资本。如果你把手中的钱看作是资本,选项不再是“存银行”和“买房”,内心是否能够多增加一丝平静呢?
如果学习,关于理财的学习,我想是时候加入很多人的清单了。能再生的资本,并不仅仅有房,错过了房的机会,也并不是没有出路,存款就只有等着贬值。更不意味着,
“银行拿你存在银行的钱,贷款给别人买房,别人用你的房租还贷款,还娶你的女神。”
看了这么多,你还会焦虑的囤课,绝望的打卡吗?
结语:
焦虑的起因是我们认为某件事该发生,实际上却没有发生。
与此同时,它越是没有发生,我们对发生的渴望就越强烈,压力越是大。换句话说,如果它没有发生,那说不定放手就好。“奋斗让人人都有机会跨越阶级”,这个理论从某个角度看更像是“收割层”给人们的一种假象,诛心的话,或是督促大家多多生产。
即是不能跨越阶层,你的现状一定那么糟吗?
知乎上一位自称“错过买房时机,经常焦虑有负罪感”的网友在自己的回答中总结道:
又或者,去二线城市,生活悠闲点,也能住上大房子,不是挺好的吗?如果可以选,我还挺愿意举家迁离这个所谓的一线城市的。
是啊,毕竟活在焦虑中,才是真正的活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