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好近期工作,请休假两天。连上周末也算一个小长假了。
今天14号,重阳节,特殊的日子。
2年前戈壁徒步结束,5年前在给前妻庆祝生日。
今天也特殊,被女友抓着一起跑全马。
她几乎天天跑步,每次约10公里。跑量足够,配速也快,实力不俗。
我们认识之前她都是在自己的世界里跑步。没有接触跑友;没有足够的跑步知识,几乎从不做跑前热身和跑后拉伸,凭着本能和直觉奔跑;只是喜欢没有目标,没有考虑跑更远的距离,认为15公里或许有可能,半马就太难了,全马更是难以想象,也没有想过参加比赛。
认识以后,通过激励和对比(无论配速、跑量、步频心率等各项指标还是出勤率都较我有过之而无不及),越跑越自信,开始不断的尝试更远的距离和参赛。最远跑过一次35公里。
决定今天尝试挑战全马。
4天前成马中签后计划刷全马庆祝,因为久未练习LSD,体耐速具降,结果半途而废,止步33公里。
昨天重马中签,心中虽小欣喜,但未计划LSD练习。原因一是赛期临近,二是间隔时间短,三是成马在前重马带来的喜悦值有所降低。
然而女友的要求不能违背,只能备好物资陪同。
虽然以前交流过相关注意事项,估计她重视不够,长距离跑步毕竟与短距离有所不同,正好借此机会演示一二。
严格执行每5公里补充一次液体(交替补充水和功能性饮料或者同时补充);5公里、15公里、25公里、35公里处补盐(忘记跑前补盐了);20公里、30公里补充能量(能量胶只剩一支,没买到士力架,带了面包、小饼干和糖)。
全程控速。开始慢,中间略快保持匀速,结束慢(比赛结束的时候可以适当冲刺,练习就没有必要)。目标配速6分,实际平均配速7分。补给耗时较多,有效配速应在6分左右,当然补给磨刀不误砍柴工。
我今天出现了17公里、27公里、35公里三个临界点(事后回顾的公里数不一定准确,而且临界点说法只是为了形象描述,严格来讲应该是身体撞墙的时间段),尤其是33公里的临界点格外艰难。
所幸天公作美。整个上午气温凉爽,最后有毛毛细雨,是个跑步的好天气。
顺利完成预定目标。
女友全程表现不错,尚有余力。
完成时间虽然和期待的目标及过往记录尚有差距,但也算有所进步,对接下来的两场比赛4小时完赛的目标更有信心。
跑完后臀部、大腿、脚后跟酸痛,尤其是左脚后跟痛疼明显。午后去理疗按摩放松,其余酸痛得以缓解。按以往经验,脚后跟痛疼可能会持续1至3天。
在特殊的日子陪女友跑首马也算有特殊的意义。
重阳节对父母没有特殊的庆祝,唯在晚餐时添了几个熟菜。
饭后叮嘱孩子不要忘记给他妈妈通电话。
假期第一天结束,甚好。
计划明天泡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