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孟子的根本思想,则不可不明孟子的性善之旨。不明孟子性善,便是不知孟子,性善之说,应当深注意。
我们已经知道孔子对“仁”已经讲了很多。君子、小人之辨也很清楚了。君子应当考虑大义――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也就是推己及人,便是有仁了。但是他却没有解释为什么每个人应该这么做。孟子便解释了这个问题,所以孟子提出了人性善的学问。
但除了人性善,还有另外几种看法:人性不善也不恶,人性可善可恶,最后一种是人有的性善有的性恶。孟子说人性善,并不是说人人能像孔子一样不断地向周公尧舜并齐。
人皆可以成尧舜《孟子.告子》,然而孟子也只说人皆可以为尧舜。人性为善,孟子说人性善,还是我们首肯为之。他的学术与上面的第二种比较相像。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所以说人的善皆从心来,他不需要一个高深的理论,因为这是人心所然,而大家就能为之的。而且孟子也举出一个实例说出人心的善的演进:
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他日过之,狐狸食之,蝇蚋姑嘬之。其颡有泚,睨而不视。夫泚也,非为人泚,中心达于面目,盖归反蘽梩而掩之。掩之诚是也,则孝子仁人之掩其亲,亦必有道矣。”徐子以告夷子。夷子怃然为间,曰:“命之矣。”
若人本来不懂得什么叫做葬礼,那么便让双亲暴尸荒野。但当有一天,那人路过了自己双亲的尸体时,看见狐狸在啃食,苍蝇蛆虫在父母的尸体上爬来爬去。不由额头冒汗,心脏跳动。而将他的双亲掩埋,这便是仁,便是孝了。那么这种技能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就变成了一种风俗,那么首先第一人,埋葬双亲的,便是圣人。人类社会的一切善,都是如此的。
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舜之前也有圣贤之人,而且舜的很多知识,也都是乘于前人的。那么舜,的舍己从人是与人同的。舜也是后觉者,但这个先觉者,不知是何人,只好说是人的心,人的心便是性。
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
尧舜之所以为大胜,便是因为尧舜之善。此之前前所未有,莼由天性自发。所以说性之也。尧舜后有汤武,他们是中古圣人,此前已有尧舜,便反之于身。而感到乐莫大焉。
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讲圣贤不要认为他们是上帝,是遥不可及的,他们不是天不是地。他们同样是人。所以人才可能人人性善。
孟子讲:“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可见孟子还要求我们不得不舍生取义,儒家虽然不是宗教,但是却带着一种宗教精神。它是一种人文宗教,人性善就是最高的宗教信仰。舍生取义便是真正的宗教精神。
孟子说等到天下太平之时我便在做个善人,这样的话天下皆可为善。在乱世中能够发奋向善,舍生取义。飞大英雄,大豪杰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