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党育才犹如烹饪佳肴

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举行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为党育才,是党校的独特价值所在。党校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必须在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上积极作为。此番讲话着重指出了党校教育的重大意义。如果说每一位公职人员是行走在勤恳为民道路上的旅人,党校教育便是我们起点的指南针,中途的补给站,给予我们坚定的方向指引和精神保障。

“治大国如烹小鲜”,党校为党育才何尝不是一个准备佳肴的过程。食材变成人体所需要的营养,需要一系列步骤。而为党育才同样需要过程,关键在于三个方面——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能力培训。

理论——为党育才的基础食材。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理论素质是领导干部素质的灵魂。理论修养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对于育才的施教者而言,缺乏理论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人才预备的受教者而言,缺少理论教育的摄入容易营养不良。为此,各级党校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理论为引领,紧跟时代脚步,创新各种形式引导学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和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作为理论教育的重心,武装广大学员的头脑,不断提高学员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作为年轻干部的我们从中也深刻认识到对理论学习的不足,决心认真改变,虚心求教,补足“精神之钙”,避免“软骨病”。

党性——调节吸收的必需调味料。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校是领导干部锤炼党性的“大熔炉”。如何使党的理论更好融入自身行为准则,党性便是关键。没有添加调味品的食材是难以下咽的,没有带着敬畏之心去学习,理论也只会成为空谈。作为年轻干部,我们的资历、阅历尚浅,在成长的路上难免会遇到诸多诱惑和困难影响自我认知和判断。更有甚者在犯错误后,忏悔没有学习了解党的规章制度。这都源于党性的锤炼不足。为此。党性教育刻不容缓,也任重道远。党校可以通过讲授式、案例式、模拟式、现场体验式等多种教学模式,来讲授理想信念、党的宗旨、“四史”、革命传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党风廉政等主要内容,引导和推动领导干部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精神境界、道德修养。只有时刻保持清醒,才不会重蹈他人覆辙,才能防自我之患于未然。

能力——激发营养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职责使命,领导干部必须全面增强各方面本领,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我们努力学习理论,锤炼党性都是为了能更好投身于国家的伟大事业,这个过程中理论知识内化成各种营养,而能力培训能够使这些营养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没有人一开始就是全副武装,一蹴而就的,为此各级党校应紧紧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时俱进,组织开展务实管用的专业化能力培训,增加抗压与沟通技巧方面的学习课程,使学员学会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加强专业技能的同时学会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与人和谐交流相处,从而更好地胜任工作,成为名副其实的实干型人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