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叔本华说,一个理性的人不应该追求幸福,而是尽量的避免痛苦,避免痛苦就是辛福。
这是因为,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得不到满足就痛苦,一旦得到满足就无聊,人的一生实际上就在这两种状态之间徘徊,远离痛苦,那么他就靠近了无聊,摆脱无聊,那么他就靠近了痛苦。
如果这是一个哲理公式的话,那么我尝试详细解析一下这个公式:你遭遇了痛苦(在所难免的事,通常是物质匮乏),你想从痛苦中走出来,怎么办?
去寻找快乐,去狂欢,用你想得到的一切方式,醉生梦死,你得到了快乐,你麻醉了自己,忘却了痛苦。
但这一切都是暂时的,狂欢之后就是无尽的空虚,也许就在你快乐结束的那一瞬间,也许在某个夜深人静的夜晚,你泪流满面,既充满负罪感哀惜自己浪费生命,又满怀幻灭感感叹人生的无意义。
于是你重新振作精神,奋发工作,远离一切快乐。
接着,无聊感如影随形,你质疑拼命努力是为了什么,像机器一样日夜劳作是为了什么,除了掏空了自己的身体麻木了自己的精神还得到了什么,或许还得到了一些物质奖励和社会、家人的一些嘉许,可自己根本没有时间去品尝这些奖励和嘉许。
于是,你开始伤害自己,抽烟喝酒赌博聚会,你想要奖赏自己,你要赶走无聊。
人生就这样交织错杂着循环往复,你无论是哪种身份哪怕是含着金钥匙出生仍然适用这个公式。
你更会发现,痛苦和无聊的中间正是快乐,它真是解决痛苦和无聊的一剂毒药!
这不是比喻句,快乐的本质就是毒品,或者说一切快乐都和毒品具备相同的性质,你服下它的同时,你远离痛苦和无聊其中的一个就得靠近另一个,只是方向的选择而已,你加大它的剂量,你就加深了痛苦和无聊的程度。
这是为什么呢?叔本华给出了人生的真理:一切快乐都具有否定的本质,而一切痛苦都具有肯定的本质。
原来如此!他解答了困扰我已久的一个疑问,为什么一切伟大的文学作品都毫不例外的是悲剧,为什么文学评论有这么一个著名的论断:所谓喜剧就是把没有价值的东西展示给别人看,所谓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碎了给别人看。
一语惊醒梦中人,一切就是因为叔本华的这句话。该死的神棍叔本华,这么残忍的道出了人生残酷的真相,人生本无幸福,你要我们这些追求辛福的芸芸众生如何自处?
我非常喜欢叔本华,他的文字似乎有一种魔力,处处道出了人间真理,曾经一度让我以为掌握了某种大智慧,掌握了世间的至理。
然而,尽管听过很多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你沿着叔本华字字珠玑确实可以进去他所讲的哲学冥想,也可以找到你的“独立人格”和心灵所在。
他的思想总有一股超脱的佛性,但是超脱的力量有多大,沉沦的痛苦就有多深,难道登入思想的殿堂,触碰灵魂的所在,就必须离群索居接受痛苦的拷问和审判吗?
本来是为了获得勇气远离迷惘,本来是为了安宁和解脱,本来是为了喝一碗鸡汤,结果鸡汤有毒!叔本华这位怪老头,难怪你孑然一身,活该你孤独终老!
也许世界本应如此,也许世界应该更好。另一名著名哲学家说到:不要轻易相信任权威,因为你总能找到相反的权威。
罗素终于出现了。罗素如果与叔本华生在一个时代,他们肯定会掐架,事实上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也对叔本华极尽嘲讽,他甚至这样写道:“假若我们根据叔本华的生活来判断,可知他的论调也是不真诚的。”
可惜叔本华早死了一百多年,没法回怼罗素,不知道这两位大哲在天堂里是否进行过论战。不管怎样,反正罗素就是世界应该更美好的那个样子。
罗素说,幸福来源于参差多态。
首先,辛福是存在的。其次,罗素说辛福就是人的官能的充分发挥,最本质最深沉的辛福都是与大自然与宇宙紧密相连的,是心灵的最大满足。
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幸福,无论是工匠还是科学家,无论是园丁还是艺术家,无论是贫穷富贵,只要你的官能得到充分的自然的发挥,所以爱情是辛福的,创造性、建设性的劳动是辛福的,追求知识和真理是辛福的,艺术是辛福的。
总而言之,辛福是可以通理性获得的。多么的真知灼见!难怪世人都爱罗素,我也毫不例外。那么,我认同罗素反对叔本华吗?不是的,我仍然分不清他们的优劣。
罗素和叔本华肯定是站在同一高度的,叔本华关于痛苦无聊快乐的看法,他的钟摆理论,罗素一定毫无保留的同意,他们同样认为辛福要在心灵中寻找,内在的精神比在外的物质更重要(至少同等重要),认为你真正的本质并非深藏在你里面,而是无比地高于你,至少高于你一向看作你的自我的那种东西。
他们的分歧在哪里?可以说没有分歧,就像一体之两面,他们一个是悲观的一个是乐观的,他们一个认为人真正的本质是痛苦的,只有认识到这种痛苦才能更好的应对这种痛苦;一个认为你找到你的真正本质,甚至不用找到,只要能充分的运用发挥这种本质,你就是辛福的。
所以在实现的路径上他们也截然不同,一个向内寻找,离群索居,拷问自己,他说:一个人内心越丰富,对他人的需求就越少;一个向外寻找,拥抱世俗,保持自我,他说:不要拘泥于自己的内心,积极向外探索,你会豁然开朗。
所以叔本华孤高倔傲,笔下芸芸众生都丑陋不堪;罗素“三观奇正”,精微灼见,笔下充满了睿智宽容。都是与宇宙相连,一人是把宇宙纳入自己的心灵,一个是用自己的心灵触碰包容整个宇宙,孰对孰错?我不知道。
罗素说,一个真诚坦率的哲学家,他一定承认他的研究还没有能获得像别种科学所达到的那样肯定的结果。
是的,哲学就是知识所没有达到的地方,它不会给你一个确定的答案,一旦有了确定答案的就会从哲学中划分出去,成为别的学科。
哲学的价值就是思考的价值,带着仰望星空的人类求知的本性,展现本真的力量,哪怕其中的许多问题是人类才智所始终不能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