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绩倒数第一的“搞屎棍”到拿诺奖,他可能是全世界最有文化的“流氓”了
小柴昌俊从小就极其不安分,非常喜欢搞恶作剧,是标准的捣蛋王。加上他练过剑道,简直是看什么不爽,就开始砸、打、摔……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他就曾打碎区政府办公室的玻璃。后来小柴昌俊是这样回忆的:“因为看到那些玻璃过于整齐规范地立在那里,不知怎么地就和朋友半开玩笑地瞄准了它们。”
这次的打碎玻璃事件,虽然小柴昌俊因年纪太小没受到实质性惩罚,但他也因此在日常表现的“操行”一栏中被打了个最低分的“丙”。当时的小柴昌俊各科成绩还过得去,就这个“丙”最碍眼了。于是,为了让这个“丙”不碍眼,小柴昌俊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就是让所有成绩都变成“丙”……
小柴昌俊想着:反正我的梦想不是当什么大科学家,我只要练好剑道,长大后当一名超酷的军人就ok了。
刚进中学的时候,小柴昌俊就已经开始专心准备陆军学校的考试了。然而,现实总是如此残酷。突如其来的小儿麻痹症使得小柴昌俊落下了右臂残疾,军人梦就此破灭。不过,就在他住院期间,班主任送了他一本爱因斯坦的书,从此小柴昌俊就慢慢喜欢上物理。
但是,在高中时期,小柴昌俊成绩还是一如既往的差,尤其物理更是经常不及格。这段时间小柴昌俊是十足的叛逆,当时家里太穷,小柴昌俊作为家里的老大,必须要出去兼职赚钱养家。
然而这样却导致小柴昌俊跟着一些“社会人士”,染上了各种不良习惯:逃课、抽烟,甚至还想去纹身,加入黑道。最终由于不太灵活的右臂,惨遭黑道的人嫌弃。
就这样,当其他同学都在认真准备大学入学考试的时候,小柴昌俊还是优哉游哉。当时他非常喜欢德国文学,并且这科成绩还不错,于是小柴昌俊决定报考德文专业。
然而有一天在澡堂,小柴昌俊听到了有人在议论他。
“小柴君准备考哪个系?”
“小柴君的成绩不行啊,不管他要报什么专业,反正肯定不会是物理,哈哈哈......”
后面回答的那个人,
就是小柴昌俊的物理老师。听到老师嘲笑的语气,这一刻,小柴昌俊觉得无比丢脸、气愤,便下定决心发愤图强,坐等“打脸”。
回到宿舍后,小柴昌俊立马拉着同宿舍的学霸朽津耕三(后来成为东大化学系教授),恳求他教自己物理:“我想进东大物理系,打死都要进去!”
此后,小柴昌俊没日没夜地学习,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考上了日本最高学府——东京大学的物理系。
然而,上了大学后的小柴昌俊从来没正经上过一节课,他几乎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打工赚钱养家上。一不留神就到了大四,他看着自己惨不忍睹的成绩以及残疾的右臂,也许毕业就意味着失业。
这时小柴昌俊就只剩考研这条路了。他找到从事物理理论研究的山内恭彦教授,说:“我想要到先生的研究室来学习。”
山内恭彦
说起来,山内恭彦也是够神奇,竟然一口答应了这位差生的请求,并且后来通过自己的好人缘为小柴昌俊申请了奖学金。
当时小柴昌俊得知研究生院一个诱人的汤川奖学金。
194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汤川秀树为了纪念自己获诺奖而设立的奖学金制度,针对学习成绩优秀的人,给予每年4万日元的奖励。
有了这笔钱,自己研究生的学费就不用愁了。于是小柴昌俊就强迫自己写了他人生中唯一一篇理论物理论文《μ粒子的核相互作用》。
在山内恭彦的指导下,经过多次计算错误、退稿、修改,论文终于获得了通过。
事实上,小柴昌俊还是挺幸运的。这不,又来了个朝永振一郎教授,给他送上了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offer。
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朝永振一郎
也许是得到了之前不认真学习,到头来都要痛苦地临时抱佛脚的教训,小柴昌俊这次终于开窍,认真对待。
-----------认真分割线----------
1955年,小柴昌俊仅仅用了一年零八个月,就拿到了罗切斯特大学的博士学位。
毕业之后,小柴昌俊去到了芝加哥大学,在著名物理学家马歇尔·肖恩手下工作。后来小柴昌俊还成为了宇宙射线国际合作的负责人。
眼看着小柴昌俊在美国混的风生水起,然而,在1958年,他就选择了回国,因为他感觉用英文跟这边的科学家交流起来很费劲
回国后,小柴昌俊就一直在东京大学原子核研究所任副教授,毕生致力于寻找中微子。
中微子,轻子的一种,是组成自然界的最基本的粒子之一,质量非常轻,不带电,以接近光速运动,可自由穿过地球,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十分微弱,号称宇宙间的“隐身人”。
1978年,小柴昌俊向政府提议建造大型中微子探测器——神冈探测器。
小柴昌俊亲自带领着工作人员历时5年,终于在在一座深一千米的废旧砷矿井建成了这个巨型圆桶,并立即投入使用。
“神器”是有了,但是等待此“神器”发挥“神功”,却是令人焦虑的。几年过去了,这个耗费巨资建成的“神器”依然毫无动静。
而小柴昌俊也已经60岁,他看着离退休日期越来越近的自己,慢慢开始失落。他深知这是一个诺奖级别的成果,如果在他退休后,这个检测器检测到了中微子,诺奖也不会颁给他。
有时候就是这样,你等到死上帝眼都不会眨一下。当你开始失望了,幸运就会悄悄来临。就在小柴昌俊退休前一个月的某天下午,神冈探测器突然“雷声大作”。距离地球16万光年的超新星大爆发释放出大量中微子。估计有1亿亿个中微子穿过了神冈探测器,而真正被神器“捕获”到的中微子仅有11个。
但是,这11个中微子就足以让小柴昌俊乃至全世界沸腾了。因为这是人类第一次探测到来自太阳系之外的中微子,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准确记录了中微子发生的时刻、运动方向和能量分布。
所有人都认为这个成果绝对是诺贝尔级别的,小柴昌俊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于是从1987年观测到中微子开始,每年诺奖发表前,小柴昌俊都会穿着礼服坐在家里,和媒体们一起等着好消息。然而十几年过去,都是在看别人领奖。
直到2002年10月8日,像往常一样,小柴昌俊正在家里跟一些熟悉的记者闲聊。傍晚的时候,家里电话铃声突然响起。76岁的小柴昌俊终于等来了诺贝尔基金会的理事长的电话。
“祝贺您!由于您在探测宇宙中微子方面做出的开拓性贡献,我们决定授予您诺贝尔奖。”
在场的三十多位记者瞬间爆发热烈的掌声。
在获得诺贝尔奖后召开的一次记者会中,小柴昌俊表达了对东京大学的感激之情。他亮出了他大学时的成绩单,其中16个科目,只有两项获得了“优”,而且还都是那种只要有去上课就能拿优的实验科目。
小柴昌俊说:“我是以倒数第一的成绩毕业的,但东京大学却接受我当了讲师、教授,我非常感谢东大的知遇之恩。”
本文节选自《芥子须弥:大科学家的小故事》
这本书精选60位殿堂级数学、物理学家,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讲述他们的人生科学探索故事,让我们立体地了解他们的人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熟悉科学发展的脉络,重温科学发现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