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是什么?安宁是主观感受和客观环境两个方面的结合。安宁是一种主观感受,也指是受得出的结果。人作为有意识的动物,无时不刻不在感受外在世界,进而无时不刻不在产生感受的结果。安宁是这些感受结果中让人觉得不受冒犯、不被针对、没有压力、自我不被约束、心情感到良好的那些结果的总和。客观环境的安宁指的是能够引起主观感受的安宁的环境,是舒适的温度和湿度、空气清新、空间宽敞。
安宁的意义是什么?我的感受而言,安宁是独立思考和自我人格建立的前提。主观处于不安宁的状态中,思考只会加重心中的不安,加重身上枷锁的重量,并将人置入不安的恶性循环当中,此时只需要一点小事的火星就会让人的思维崩溃。人格是我们独有思考的概括,是对自我意识独特性的发掘。正因为人格需要挖掘,如果人的思考已经崩溃,那么挖掘根本无计可施,人的意识将处在自我模糊的状态中,任何关于自我的决定和选择都没有办法进行。
更坏的是,虽然安宁是独立思考和自我人格建立的必要条件,不安却是毁坏思考和人格的充分条件。不安宁是结合主客观感受,最终在意识中得出惴惴不安的结果。不安会影响人的行为。不安不仅在前面所说的思考上毁坏人对自己的行为的考量,还会直接影响无关思考的人的其他行为,如吃饭、睡觉、交流等,让人在这些行为中无法得到正常的反馈。吃饭感觉食不知味,睡觉感觉休息不好,交流感觉言不由衷,可以说不安的出现基本让人从此远离了正常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全是我们最最基本的东西——衣食住行,这些行为的“正常”的程度甚至让我们都不会在意识中默认它们是不正常的,可偏偏不安能将这些行为全都扭曲为不正常的状态。可以说不安可以颠覆一个人的一切。
个体的安宁最终的结果是社会的安宁。社会安宁表现在客观氛围上,安宁的氛围中没有让人提心吊胆的事情——杀人、盗窃、抢劫、战争、诽谤、诈骗,有的是人们的安居乐业、安土重迁、慎终追远、坦诚相待。这是最理想的状态,但确实是最安宁的状态,我们能借此大致确定现在的社会状况如何。
社会安宁才能让经济、文化、科技有发展的空间。经济往来最看重的是风险,货物交付的风险、伙伴欺诈的风险、营商环境的风险、市场动荡的风险...一个动荡社会的市场只会充满不确定因素,最终连是否能够获利都不确定,如此如何把生意进行下去。文化和科技是人思考的产物,不安的社会人思考的物质基础——身体时刻面临着毁灭的风险,死亡和破产如同索命鬼一样追在人们的身后,学术和文化创作因为人的自私性被拉低价值,大部分人们将无心于学术和文化创作。
对于已经建立安宁的社会而言,社会的不安来源于个体的不安。摧毁一样事物只需要从它的细节处发力即可,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毁灭永远是那么容易。社会的安宁的建立需要时间、方法、决心以及人,而摧毁安宁只需要在人群中散播不安。这些不安往往来自于异己,来自于他们的欺诈、威胁、蛊惑、嫉妒,只要有人被其影响那么异己的目的就已达到。散播不安是相当容易的一件事,因为质疑需要的思考比肯定要容易得多。只要愿意,有人甚至提出“我们的世界是虚假的”的质疑,也就是虚无主义者。在这些事上,我只能说个人的追求往往比任何思考和解释要有力。有些人天生就愿意觉得事情该往好的方面推进,有些人在后天发现事情该往好的方面推进,他们的这种追求是对自己的肯定,这种力量来源于自己而非他物,所以不受别人观点的影响。这些人往往更安宁,更不被别人影响到自己的安宁,更能让别人觉得安宁。社会的安宁需要依靠这些人的安宁,社会的安宁本质就是这些人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