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骆海涛(微信公众号:自由骆体)
有型,源自粤语,形容帅气、酷。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句戒烟公益广告词:“有型或冇型,唔系靠一支烟来定。”意思是,帅气不帅气,不是靠抽烟装出来的。
我要说的是,创新不仅很酷,而且是可以拆分为各种类型的。
创新已经成为共识,大家都同意:我们要创新。但怎么创新?首先,怎样剖析、理解创新?我们大多数人还不知道怎么入手,甚至,人们还没去想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从《创新十型》这本书开始。该书的作者团队来自于德勤旗下的创新咨询公司德布林(Doblin)。
对于希望读到鲜活案例的朋友来说,这本书颇为索然无味,写得简单、干巴。
然而,它的意义在于,看着纷繁芜杂的创新活动,我们怎么用简单直观的方法来理解、分析,继而在试错中改进。
该书把创新行为分为三类:配置、产品和体验。
而这三类再分为十型:归于配置类的有盈利模式、网络(其实指的是对外联系)、结构和流程;归于产品类的是产品表现和产品系统;而归于体验类的是服务、渠道、品牌和客户交互。
接着,在划分的创新十型里,分别有各种对应的策略,目前《创新十型》一书的作者团所在的创新咨询机构,发现了112种策略。
懂得细化并分类,是理解事物的第一步。庖丁解牛就是先熟知了牛的构造,才能“一刀切开”。
再比如,《孙子兵法》分为十三篇,就是对作战之道先做了分类。
在这个意义上,来自德布林的《创新十型》作者团队,积累三十年来创新咨询之功力,找到了开创性的思考切入点,对商业创新作了较好的第一步分类。
《创新十型》一书,把对创新区分类型的意义,跟化学元素周期表的价值进行相比。
据百度百科介绍:
现代化学的元素周期律是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首创的,他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依相对原子质量大小并以表的形式排列,把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列,制成元素周期表的雏形。
经过多年修订后才成为当代的周期表。在周期表中,元素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排列,最小的排行最先。表中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一列称为一个族。
列表大体呈长方形,某些元素周期中留有空格,使特性相近的元素归在同一族中,如卤素、碱金属元素、稀有气体(惰性气体或贵族气体)、放射性元素等。这使周期表中形成元素分区且分有七主族、七副族与零族、八族。
原子半径由左到右依次减小,上到下依次增大。
这张表揭示了物质世界的秘密,把一些看来似乎互不相关的元素统一起来,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自然体系。它的发明,是近代化学史上的一个创举,对于促进化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成为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随着科学的发展,元素周期表中未知元素留下的空位先后被填满。
当原子结构的奥秘被发现时,编排依据由相对原子质量改为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或核电荷数),形成现行的元素周期表。
由于周期表能够准确地预测各种元素的特性及其之间的关系,因此它在化学及其他科学范畴中被广泛使用,在分析化学行为时,这是十分有用的框架。
那么,我们能制作“商业创新的元素周期表”吗?《创新十型》是寻找这个元素周期表的起点,当然,仅仅是一个起点。别指望一本书就能洞悉全部,它能成为一个有启发的起点,已属不易。
或许有人说,自然科学跟商业创新的社会学科不同,但德布林团队三十年来的实践表明,不妨继续往这条路上探索下去,或许有惊喜。可以通过小规模试验来测试这些尝试是否有效。
在创新元素周期表中,也可以留下空白,让更多的人,一起来寻找“创新N型”,在无型中找有型。
而且,现在谈的创新,大部分无法量化,或者量化指标还不清晰,整体量化程度偏低。
马克思说过:“一门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
那么,如果创新要成为“完善的科学”,那么,需要引入数学进行量化。而量化的基础,是对类型、策略的细化,以及整个体系的建立。例如,需要积累足够的可比对数据,才能辨别真正的创新,以及思考对应创新策略。
有人读了《创新十型》一书后,有感而发,现炒现卖,套用这书的内容,在网上来分析自己公司的各类型特点——那当然各方面都很创新。
真有点“挥刀自宫即学会《葵花宝典》”的感觉。并不是每个人读了《孙子兵法》就能雄韬大略。
我觉得,武侠小说默认的情况是,那些大侠拿到武林秘笈就能学会,起码TA们的悟性和武功底子都很牛吧,或者有名师指点,否则,给普通人来学,也只是两眼一抹黑,如闻天书罢了。
所以,如何用好“创新秘笈”,首先需要提高商业内功修炼,以及与“创新名师”交流。
这样,“有型”的创新,始终很酷、很帅。
互动
你发现了哪些商业创新类型?
快公司钙帮九袋长老
骆海涛
在微信公众号“自由骆体”
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