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现实的是有套路滴。

这是一篇读书笔记

作者来历不小

薛兆丰,经济学者,现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前身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席主任。薛兆丰曾为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Northwestern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博士后研究员,为美国乔治·梅森大学(George Mason University)经济学博士。

这本著作我读第二遍,因为它很耐读。

公用品和私用品

你理解的公用品和私用品是什么样子呢?是不是私人的东西,就叫私用品?公共的东西就是公用品?还是只要给过钱的东西就是私用品,那些免费使用的东西都是公用品?我以前也是这么认为的,可事实并不是这样,我们来看一下作者是怎么定义公用品和私用品的。

私用品:只要一个人在使用的时候,会影响到他人使用的东西,不管他是收费还是免费的,都可以称之为私用品。比如汽车、公路、学校、图书馆等等。

公用品:一个人在使用的时候,不会影响到其他人的使用,这类物品不管他是收费还是免费的都算是公用品。比如旋律、知识、电视节目、故事情节、氧气等等。

那些免费的公共设施,即便它是免费的,即便它打着公共的名号,但他的属性依然是个私用品,因为当使用它的人数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再有人想要使用就必然影响其他人的使用。

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区别私用品和公共用品呢?记住一条就可以了,私用品具有排他性。

稀缺和竞争

东西不够+欲望无限=稀缺。

有稀缺就有竞争,稀缺和竞争,就好比事一个硬币的正反面。为了争出胜负,就必须确定竞争规则,不同的竞争规则导致的行为和后果不同。

这两个知识点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思考?

假如你能做一个既有稀缺性,又属于公用品的产品,那么你的盈利空间是不是就会很大?

那么我可以先选择去卖知识,或者我可以去选择卖音乐,因为它们是公用品,它们不受空间的限制,也就是说理论上你可以拥有无数的用户。

第二,那就是制造稀缺——打造一款独一无二的知识产品,但是这还不够,稀缺并不是主观上的独一无二就能够称之为稀缺,必须判断用户需求,在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条件下做出来的稀缺才是真正的稀缺。

所以我们应该怎么做?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积累知识,在不久的将来,当你发现你的知识能够为别人解决问题的时候,那么你的知识产品就会诞生。加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坐在积石堂,无聊的翻看着一些无关学术的书册。 偶然陷入眼帘一句话,让我流连忘返,细细咀嚼其中的况味,是这样说的:“...
    渐和阅读 2,203评论 0 0
  • 乡人对家乡的肠粉感情很深,许多在外生活的人回乡时,口必称要去吃肠粉。 少时家乡肠粉卖五毛钱一条,加肉的六毛。一条一...
    KK87阅读 947评论 4 11
  • 可能是我过于高调,总喜欢把自己的生活,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写在这里,我无意于吸取他人的注意,也没有精力去猜测别人看到这...
    心如心动阅读 368评论 0 0
  • 不辜负时光
    不吃姜小姐阅读 11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