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坚持立德树人,着力打造课程建设、劳动实践并行的劳动育人体系。通过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让学生掌握劳动本领,培养劳动情感,感悟劳动价值。通过劳动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重视学生劳动教育,倡导人人参与,用劳动创造幸福。
(一)多元融合,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1.综合实践活动课。将学校卫生区域划分到各班级,利用每周1课时的综合实践课管理好自己分管的卫生区,让孩子们参与全校卫生保洁、进行各岗位工作的体验,培养劳动意识、感知劳动乐趣、爱惜劳动成果。用自己双手成就美丽校园。
2.特色课程。学校实施课后服务,开设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学校分学段开设手工编绳、毛线针织、布艺手工DIY、十字绣、奇妙的绳结、变废为宝、生活中的小妙招等特色课程,特色课程开设时间为周二四或者周三五,每周2课时的特色课程,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主题式学习,小组合作,在动手实践中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编一个中国结、织一条围巾、秀一个福字;用废旧纸杯制作一件美术作品、快速系鞋带、学会削水果皮等一项项劳动技能被解锁。
3.假期劳动课程。每个假期,学校都会制定假期生活指导,分学段制作家务劳动清单,保证每天1小时的家务劳动时间。一二年级整理房间、擦桌子、物品收纳等;三四年级整理房间、洗刷碗筷、洗菜择菜、垃圾分类等;五六年级整理房间、做一道家常菜、洗衣服、养护动植物等。孩子们根据学校制定的劳动清单结合自身情况制作一份专属的家务劳动清单,每日记录劳动内容和时间,通过自评、家长评及时总结劳动收获。
4.劳动周。每个学期开学第一周是我们的劳动周。孩子们通过养护绿植、打扫教室及校园卫生区域等方式美化校园。暑假过后,高年级的同学会按照学校统一要求到校园绿化带除草,烈日下,孩子们干劲十足,用勤劳的双手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创造美丽的校园环境。除此之外,每周周五下午最后一节课全校进行卫生大扫除。每位同学划分“责任地”,负责自己座位大小的地面卫生。桌面地面干净、桌洞橱柜清空、桌椅摆放整齐。每位同学都参与其中,相互监督、共同进步。
(二)环境育人,拓展劳动实践新载体
以“和美幸福“教育理念为引领,创建“和美幸福”的校园文化环境,坚持环境育人,搭建“体验式”红领巾种植园、养殖场,开展校内劳动实践教育。
1.红领巾种植园。学校根据各年级的学生年龄设计了不同的种植科目。主要分为蔬菜种植区、中草药种植区和花卉种植区。每个中队都有劳动实践区域,采取中队负责制原则实施劳动教育,队员们在辅导员协助下,秉承"自然生长"教育理念,负责种植、管理、收获,并将整个劳动过程记录成册,为童年生活画下绿色的一笔。
2.红领巾养殖园。2021年春季开学后,孔雀、面包鸡、小兔子等小动物陆续来到学校,跟少先队员做亲密朋友。中队的孩子们都依次接到了饲养动物的任务,他们搜集资料,了解每个动物的生活习性,将食物切成一块块、一条条,精心准备着食物。双减后,孩子们开始更多地接触自然,接触动物植物,在学习和自然的相处之间,亲历亲为,增长见识,团结协作,笑脸常在!
(三)家校协同,开辟育人新天地
虽然学校暂时没有固定的校外实践基地,但是各班级利用周末、节假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外劳动实践活动。到社区、海边参与志愿服务,捡拾垃圾、美化环境;丰收节到农田里体验掰玉米、收稻谷;研学旅行参观大棚种植等等。孩子们在家长的引领下,参与、体验、成长,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