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把《世界是心的倒影》读完。合上书那刻看到书的封面时,看到了封面的太阳发出了光,像是真光一样。再细看封面的船,好像在动,再仔细看水的波纹,水也动了。恍惚中,我进入了《世界是心的倒影》的封面。那是一场巨大的梦幻,是的,世界本来就是一场巨大的梦幻。
我体验过,约20年前,有一天晚上我在房间里面看小说,凌晨一点多,昏昏沉沉之际,忽然“嘟嘟嘟”,传来几声敲门声,声音清晰无比。我瞬间清醒,抬起头看着门口,停了几秒钟“嘟嘟嘟,嘟嘟嘟”,敲门声又传来。我不在迟疑,走过去打开门,门外空无一人人,我再重新关上门,直到天亮,再无敲门声,仿佛一切从来没有发生过。
如梦如幻,是这本书给我的第一个感觉。
雪漠,国家一级作家,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香巴文化研究院院长等等。光环很多,咋一看,总觉得这肯定是一个书香世家。其实他父母都不识字,他很小的时候因为家庭困顿为了挣工分就去村里当牧童。两年高中生活只花70块钱,除了馒头其它都买了书。几百首古诗是走路的时候背下来的。命运多舛,造就他超乎常人的自律,遇事思考的习惯。
命由心造,这本书的主旋律:你的命,是你心的倒影;你眼中的世界,是你心的倒影。
这本书告诉你,人生可以自己塑造。人的一生就是水中月,镜中花,你精心编制却又亲手打破。
一、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是永恒的。
曾几何,我们为了追求、留住眼前、心中的“永恒”头破血流。工作永恒,爱情永恒,婚姻永恒……,我们会害怕失去工作,担心爱人变心,为婚姻解体夜不能寐。
忘记了,生命每天都在改变,地球公转,自转,江河奔流,汇入大海,每天都是不一样。世界上的一切都在不断变化着,只是有些你看到,而有些你没看到罢了。
就像一对双胞胎,同时出生,后来发现变故分东离西。成长环境不同,成年后一个成为当地有名的音乐家忙着演出,另一个成为花匠每天帮人搬运花。虽然五官长得还是一样,但穿着不同的工作服的他们,你还能说他们是一样的吗?可是他们的组成依然是由无数细胞构成,又有什么不同?
很多人在感慨,为什么曾经那么要好的人,现在一起没有话说,没有争执过也疏远了。为什么年轻的时候每天一起玩的人和现在年老的时候经常相聚的人不是同一批人。其实不是你变心了,是你的心变了。所以,是与否只在你的一念之间,从来没有定论。如同书中所说,你对世界的认知,是你心灵的显现,你的所有行为,也是你心灵的显现。
二、生命的宝藏,每个人都有
小时候听过一首歌“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世界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在这个变化莫测的世界中,你真的知道你要什么?拥有什么吗?
走入社会后大部分人都是亦步亦趋,看身边人怎么做,以此来给自己制定一个模板,在模板里面谨言慎行,不出任何差错。如同牵线的木偶,不用思考,没有灵魂。
刚从学校毕业,谁都是一腔热血,想实现梦想,追逐自由,在行进的过程中,又有多少人守住初心?
或名?或利?人们渐渐偏离原来的轨迹,给自己套上一层又一层的枷锁,禁锢着自己的灵魂,绑架着身边的人。忘记了自由原本的纯粹和质朴。
书中告诉我们,真正的自由,是智慧的觉醒。觉醒于当下,不留恋过往,不期待未知,仅仅专注于当下,品味当下,做好当下。直到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的心里连解脱与彼岸都没有了,但这世上,却再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改变你的心。这时候,你才彻底觉悟了。彻底的觉醒,就是真正的自由。而你的能量也会因解除禁锢而释放。你这时候的本心,就是你生命中的宝藏。
三、什么是真正的智慧?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明朝的王阳明,他知行合一的论著。
我们经常听到身边的人说:“道理谁都懂,说起来很简单,但真正能够做到的人却相当少。知道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正是这种知行不合一才产生了大量的焦虑、抑郁患者。他们整日懊恼悔恨过去,惴惴不安未来。恰恰忽略了最能把握,最该珍惜地当下。
书中告诉我们,在面对世界的时候,必须时刻保持宁静与清醒,注意观察内心的每一个念头,不要让纷繁变化的事物把你的心牵走,不要放纵自己沉浸在某种情绪当中,更不要昏昏沉沉,一点反应都没有。只有时刻提醒自己,你才不会被概念、经验、欲望和偏见等妄念所左右。
真正能够控制自己的心,思想与行动保持一致,明白世界的幻化,不被一时的妄念所左右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只有真正的智者,才能善待自己,而会善待自己的人,才懂得善待别人。
人们在全盘接纳自己的命运——无论好坏——的基础上,为自己做出智慧的抉择,既不要忘乎所以,或者怨天尤人,也不要让瞬息万变的世界改变自己的明白与快乐。尊重内心所思所想,保持身心一致,就是真正的智慧。
世界变幻,朝代更迭,我们的命运谁能预料,能把握的,唯有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