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四模块的共读中,陈蕾老师通过大量课例让我们看到了各种学习数据与教学决策之间的联系。
一、采用“延时反馈”的教学技巧
“延时反馈”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进一步完成教学目标为目的,对于学生的回答不急于做出评价,在众多的反馈信息中,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存在的共性与差异,实现最终的课堂教学反馈。
语文课中赏析划线句子的教学也可以采用“延时反馈”的教学技巧,陈蕾老师举的这个例子令我颇有感触。回顾一下自己的教学,我总是习惯用讲授法和学生讲解赏析划线句子的技巧,然而还是有大部分学生无法记住,现在想来应该是我说太多了。正如第三模块的共读内容中说到的,教学要翻转的是内涵,当教师将讲授的内容交由学生通过探究而得出,我想这对于学生而言会记得更牢吧。
二、用有效对话开启思考
通过生生之间的有效对话,有利于拓展思维的深度和解释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之前的课堂对话多是一对一的,在接下来的课堂上,要努力创造一对多的有效对话。
三、数据决策下的差异化教学
王博士提出了课堂实践STD标准--S是学生中心、T是团队合作学习、D是差异化教学。要想完成一节符合STD标准的课对老师的要求很高,老师要了解学情,设计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与任务,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把自主的差异化学习与团队合作学习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信息技术融合教学后,学生的课堂活动会转化成大量的数据记录下来,教师要根据这些真实的数据即时做出相应的决策,调整教学内容、进度,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