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小羽有些沉迷于电子产品。一回家就央求我给她看ipad,不给就皱眉头,撅嘴巴,甚至哭闹。各种难看的表情,看了就气不打一处来,不光是因为她的表现,更担心她沉迷于电子产品的后果,让我想到了那些网络成瘾的孩子,好可怕。
前两天网上报道因为孩子一天到晚玩手机不学习,父亲一怒之下摔了手机,孩子一气之下跳楼了,听完后感觉心里堵的慌。要是听之任之,孩子全部的热情都集中在电子产品上,手机无异于精神鸦片,越往后越难戒掉。
可怕的是现在很多孩子或多或少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有些处在萌芽期,有些已经进入癫狂期,最可怕的进入魔怔期,恨不得一天到晚抱着手机不吃不喝不睡。我的外甥也因为这个问题跟我姐经常发生冲突。我想这是互联网时代的孩子逃不过的劫数
造成今天这个局面的原因有很多。我认为总结有以下几点:第一孩子缺少陪伴,父母经用电子产品代替玩伴,慢慢的他们就喜欢上这个玩具,有声音、有图像,还有像抖音这样的平台利用大数据投其所好,各种游戏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孩子们。说白了,手机满足了他们的娱乐需求和好奇心。小羽经常跟我说抖音里的故事,一本正经的,很傻很天真的认为都是真的(她只有五岁,还没有辨别力)。第二,孩子没有什么兴趣爱好,生活很单一,回家也不知道该干嘛,尤其是对于低年龄的孩子,他们没有作业压力,时间不知道怎么打发,所以小羽经常控诉,你又不陪我玩,我好无聊。第三,即使有人陪伴,也有一些兴趣爱好,但他们的注意力还是被吸引,但比起前两种稍微好些,至少分散了她的注意力,填补了一些空余时间,不会整天沉迷于玩手机。第四,家长在孩子面前玩手机成瘾,激发孩子的兴趣!也给了孩子玩手机的一个完美借口,你可以玩,为什么我不能?
这些天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思来想去其实就是要引导孩子的注意力,让她用到正确的事情上。
那如何正确引导和管理孩子的注意力呢,这又是一个问题。
前天小羽又偷偷的在看ipad,我听到里面传来激烈的声音,跑过去一看居然是一个孩子在模仿校园霸凌,声色俱厉的声音之后又假装痛苦求饶。那一刻我简直要崩溃了,一把夺过ipad,正准备发飙,但我克制住了,我看了下是小红书里面的视频。我跟小羽说这个软件你不能再看,这不适合小孩子。我点了删除,小羽立马哭了起来,说这是她最喜欢的软件,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伤心!我没有制止,让她哭。等哭完后平静下来,我跟跟她说,你知道为什么你那么喜欢小红书吗?她没说话。我继续说,你有没有发现小红书好像知道你心里想什么一样,老是给你看一些差不多类似的视频啊?她有些惊鄂!
我继续追问!你是不是一天到晚看到的就是小武和唐三啊!她好像听懂了一点。然后我模仿了她看手机上瘾的几个场景,各种表情包。此刻她被逗笑了。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你的时间就会被这个坏蛋吞噬掉!天天围着它转,最后变成一个什么都不会的笨蛋,你觉得可怕不可怕。
“孩子,我们要做点有意义的事”。这是我第一次跟她谈有意义,她很好奇,“妈妈,什么事是有意义的啊?涂颜色算吗?“当然算了,你搭配出美丽的颜色给这个世界增添很多美丽,当然有意义啊!
紧接着,我又讲了我小时候看电视的事情,我是如何沉迷电视,又是怎样醒悟和改变的。这一番操作下来她平静了很多。最后居然跟我说:“妈妈,我用爸爸给我买的闹钟定时,一次只看10分钟,一天不超过30分钟,你看可以不?”我说好!并立马表扬了她。孺子可教也!!!
事情解决到这一步,万里长征才开始。因为你不可能每天都监督孩子在规定的时间摁下暂停键。孩子也难免会因为你打断他的注意力而恼羞成怒!
接下来要关注的是孩子观看内容。一定要管控视域,姑且管它叫视域。绝不能随便什么都给孩子看,这是我的教训,让孩子看了抖音和快手。这些运用了大数据的平台坚决能看!别说孩子,大人都没有自制力!有人说那看什么呢?现在不都是大数据时代吗?
看适合孩子的软件,这里推荐幼儿园的孩子看洪恩识字、小灯塔、宝宝巴士。
这些软件可以引导孩子学习知识,也不至于,内容健康,看多了也不会过于依赖。
但我认为孩子的专注力一定要有意识的去引导,否则很容易迷上电子产品。
为次,我给小羽布置了一个学习娱乐区,让她每天回家在自己的学习娱乐去做点有意义的事。她开始习惯回家就进到自己的房间的学习区,拿出画笔开始涂来涂去。除此之外我们每天背一首诗。小羽也开始慢慢习惯朗诵诗歌,并用动作去表演!
昨天还邀请我一起跳了一段劲爆的舞,孩子对生活的热情慢慢的被激发出来。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也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积极引导孩子的注意力让她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也是我们做父母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