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在六十年代,我的童年是在妈妈的农场里度过的。现在回想起来觉得那个年代生活条件还是很艰苦的。
我和我弟弟在上海东海农场度过童年的,在如今浦东新区的滴水湖风景区那边。当时我们和妈妈三人住在农场统一安排的房子里居住,传统的三角顶瓦片房,地是泥土的地,床顶挂着蚊帐,到了夏天蚊虫叮咬是逃不掉的。到了晚上妈妈都给我们涂上驱蚊液,为了确保少被叮咬,我们姐弟俩穿上高邦橡皮雨鞋,手拿扇子乘凉。晚上睡在蚊帐中很闷热的,当时就连风扇也没有的,妈妈会用扇子给我们扇,扇到我们入睡。到了深夜经常有不速之客光临床顶蚊帐上,是啥啊 ——竟然是老鼠。会在上面乱窜,好惊悚的画面。放在当今是难以想象的生活场景。
我到读书年龄才回到城里上学,学龄前没有上过幼儿园,在农场小孩子不管大小,全都被圈在一个小土院子里,有两个当地的老农妇看管,回想起来也真是的,连玩具小书啥的一概没有,我们这群农场小后代就像小狗小猫似的,关在简陋的托管所里,等到了该领回家的时候一个个的被认领回去。我和弟弟也是翘首以盼的等着妈妈来领我们回家。回到我们的那个小屋。那里有我们的玩具,有饼干铁盒子,里面有好多好吃的。
天气好的时候,我们也走到田埂上,那里有小草,有小花,我总会去采摘它们,手上留有泥土和青草等的味道,到现在每每在野外鼻子突然闻到似曾相识的味道时,不自觉的会一阵狂嗅,瞬间穿过时光隧道,回到那时候的场景。那时候生活好简单,只要有一点点的小东西骗骗小孩子都准能服服帖帖的哈!如果此时有一个骑着自行车在叫喊买棒冰的,那我们立马高兴坏了,妈妈总能最快速度跑过去给我们买。
我的童年好朴素,好像就这样一晃就过去了,一上学好像就不是小孩了,也没有玩具了,我们那个年代家长从不宠小孩。只有批评声,即使有优点或做好事,家长也不会表扬我们的,那时的教育就是这样的。光阴荏苒,时光如梭。不经意间就大半辈子过去了。好似一部连续剧倒序后已回到眼下。如今的我已是每个月要自己染白头发的大妈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