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10天的日本游在昨天结束了,整个过程没有什么之前想到的那么多惊喜与兴奋。走之前也是匆忙收拾行李,没有做特别细致的行程计划。这些天日本人民与城市给了我很大的感触。
一、大阪
在日本的第一站是日本第二大都市,关西都市区的核心,大阪。照着这个名号,对比起来怎么也是广州和深圳等级的城市。但我们到了之后就觉得太普通了,完全没有第二大城市的名号。
首先机场很小,人也不多,地铁完全不挤。上网查了一下,人口也才270万,才是东京的零头。中日关系所谓的紧张,完全是政客们的宣传。这里充满了安宁与祥和,人也非常热情。在资源充裕的情况下,人的内心都是放松的。上海人口太多,密度太大,到哪里都是人挤人,似乎不去抢,就没有了。其实反观大阪,这个不大的城市,人们过的相对舒适,虽然说物价高工资低,但是人们生活的节奏会慢很多,人心也更为善良。
日本的土地为私有制,所以他们的街区被划分得很小,路网非常密集。人口少了之后,汽车也很少,整个城市都轻松起来。虽然在国内总能听到日本失去的二十年这种悲观新闻,但日本人的表情上还是能看到很多热情与幸福,没有国人因为过重的生活压力带来的茫然与无奈感。以前没觉得人口多了就会带来很多问题,现在看起来非常明显。当上海人口还要翻3倍的时候。。
第一天下午去了难波公园,这个商业建筑的经典案例。公园在屋顶绵延网上,游客完全置身在大自然当中。是人工环境与建筑设计集合的优秀代表。在峡谷里购物,在森林里休息,和旁边公共交通无缝衔接,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这么多复杂的手法和细节处理,真心让人佩服。捷德近年的代表作似乎都是在日本。这似乎表现了日本当年经济的繁荣程度,购物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第二天参观了二条城,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晚上在大阪站旁逛了几个商场。大阪站周边是大阪高大上的购物中心聚集的地方,很多好的商业都在这里出现。第三天因为下雨,我们就在心斋桥附近转转,还吃了大名鼎鼎的蟹道乐,味道果然很好。个人感觉,大阪是现代日本城市的典型,当地人居多,生活节奏缓慢而舒适。因为不是旅游城市,所以外地游客较少,购物中心,商业街等也不是很拥挤。
二、京都
京都应该是日本最著名的纯旅游城市了。这里到处都是古迹与游客,当地人的比例很小。房价也不便宜。就如桂林一样,当地生活节奏相当缓慢,给人感觉无所事事。这里为游人准备了非常优惠的交通套票,一天的公交车只要500日元,而做一次就要230日元了。我们似乎对古建筑的兴趣不是很大,只去了清水寺,金阁寺,八坂神社,安腾的博物院等。晚上基本都没往外走,在旅馆好好休息。日式古建筑和教科书上说的无差别,保留了唐代的大构件的粗犷风格。由于财力雄厚,很多寺庙都有翻新和重建。古建筑给我带来的冲击与兴奋比现代建筑少很多。我们住在一个民宿里,这里有5间客房,我们住在一楼。但整个民宿就住了5个人,我们几乎看不到外人。在里面感觉就住在日本人家里似的,小街区,人很少。
三、东京
刚到东京,感觉到完全不一样的气质。真正的大都市,街上行人都很忙碌,走路速度也比之前两个城市快很多。最明显的体现在建筑的繁华。各种高大上的建筑,从形体到细节,很多精品。
在一线大城市,必然有便宜的餐饮,甚至比在京都和大阪都要便宜。交通费也比那边要便宜。看来重要的都体现在房价上。房价和租金才是一个城市的准入门槛。
原本以为东京人口很多,到处都很挤,很堵。来了才发现,原来根本不是这样!只有商业中心人头攒动,别的地方都很松,地铁上只要不是在上下班高峰期,根本不挤,而且还有座位。日本的铁路和地铁真是无缝衔接,特别方便。
上海离国际都市差的不是硬件,真的是软件。法制和自由这两个重要指标,东京领先了不是一点。东京的消费比较特别,水卖110块,牛奶500ml才卖150块,坐地铁就165块。这么算下来,其实是牛奶很便宜。国内人口基数大,牛奶产量远远不足,所以卖的比较贵。一个团队出游相当于做一个小项目。每个人都有负责的区域,都有自己的想法,在团队里什么角色,就是平时在人际关系和公司中展现的角色。
这次日本旅行紧凑而自由,只有真正到现场才能感受这边的生活和状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