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这对词语出自哪里呢?我也不知道。
既然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那么且把一年结束看作归乡暂歇,把一年更始看作再度客行他乡,也算合理吧。
2023年的最后一天,遇上一个事先毫无预兆却超级忙碌的中班,在加班中无声无息度过了跨年的那一刻。那夜经理犒劳的奶茶,杯子上居然有我喜欢的词,老东坡的《超然台作》,最后两句。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而这一年最后的记忆,是深夜下了班,媳妇儿和团子都睡熟了,万籁俱寂,我斟下一壶梅子酒,慢慢喝着,独自在灯下读一本东坡乐府。
有诗有酒,于无声处年华更易,真是应景。
【关于家庭】
在这个冬天,一年快结束的时候,我总是忍不住想念一些人。
比如小恬恬,比如刘小媛,比如老大,比如乃睿,比如海潇,比如每年都要念叨一遍的周越。这些人都是我的挚友,但我已经很久没有和他们互通音讯了,甚至我都不知道彼此再见的时候该说些什么,会不会还有相会的理由和热情。近年来我渐渐羞于联系,直至恐于联系他们,我悲哀而清楚地知道他们也未曾主动联系我。我害怕再联系的时候在寒暄和没话找话中感受到彼此的生分,但这种想法又加剧了这一生分。
……嗯我没弄错,这段的主题是“关于家庭”,而非关于朋友。
我已经三十四了,眼见朋友们越走越远,青春时的记忆、爱好和野望也都远去,世界越来越陌生,前路越来越孤独。
回头看看,从那个时候起一直到现在,依然站在我身边的,唯有爱人。
越感受到这样的孤独,就越觉得枕边人的珍贵。世上能有一个这样的人,不用担心对方的生分,不用怀疑自己是否自作多情,能够伸给你一双紧紧抓住的手,在这个年代真的是难得。所谓与子偕老,这一生能够长久陪伴下去的,就算在一切人与非人中选择:人、物、情感、理想……或许也只有彼此。
这是结婚后第五个周年,我们的感情变的越来越好,甚至有时候我感觉比从前恋爱时期都要好,我们越来越认可彼此在自己生命中的意义,越来越彼此独立又融为一体。看看现在,再想想两三年前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恍如隔世,有时我都无端担心如今的生活成转瞬泡影。
12月的时候我们去淄博看望一个朋友,她因为抑郁症而有一点轻生的举动,幸而最终无事。此行前后我们讨论了很多关于她的事情,其中最多的是为她设想,如何减轻或者摆脱她身边的,尤其是不合适的婚姻带给她的困扰。
后来我一直在想,她的婚姻真的不合适吗?会不会本来可以,但她过于强烈的个性导致他们没能好好相处呢?但再一想,不能让两个人的个性逐渐融洽磨合的关系,不也正就是“不合适的婚姻”吗?只是若这样算的话,那所谓“合适”的人就未免也太少了。归根到底,既然选择走入一段亲密关系,那总得想明白你所追求的是什么……难道是和爱人做囚徒博弈吗?
虽然有点抱歉……但这真是我们值得警惕和慎思的反例啊。
孟团子四岁了,学会的东西越来越多,整天活蹦乱跳古灵精怪,也越来越展现出男孩子天生的调皮不服管的天赋。秋天时候上了幼儿园——终于能把这只神兽赶进笼子里,或许正是我们夫妻关系越来越好的原因之一。小家伙今年身体逐渐长的匀称起来,不再是捏一下满把骨头的手感,吃饭也比去年要好,然而秋冬之际呼吸道疾病大流行,小家伙生了两场病,疑似支原体肺炎,每次都休息了一个多月才好。
【关于旅行】
今年有两场旅行,春天去了烟台蓬莱阁,秋天回了老家内蒙古。
蓬莱是个充满了美好回忆的旅程。吃着海鲜,喂着海鸥,坐着海船,在海滩上漫步,看日落大海雾罩仙山,黄渤海交汇在茫茫云水间。我和李某熊在一起十几年,完成了“在天涯和海角并肩看日出日落”的成就。
这大概是团子出生之后,我们第一次全家外出旅游,这本身就很值得纪念。上一次和媳妇儿去外地还要追溯到那年去西安。
而内蒙是个一言难尽的归程。
我们带团子见了故乡的亲人,去看了火山,骑了马看了表演,看了辉腾锡勒漫山遍野的大风车,也驾车深入旷远又枯燥的四子王旗后草原,看大庙敖包和王爷府,还吃了我怀念二十年的乌兰花的羊杂——一点都不夸张,童年至今,我怀念那个羊杂真的已经有二十年。
旅程不可谓不丰富,但与此同时,我的心情却也相当复杂。
这就要说句题外话——今年题目这对词语出自哪里呢?其实我也不知道。
或许是温庭筠的“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或许是古诗十九首,“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但我心中隐约有一个声音在复诵着另一首人人耳熟能详的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回乡偶书》,简直是我的真实写照……有种被一个千年前的古人闪现贴脸开大的感觉。
是的,回老家走一趟,发现我是“客”了,虽然没有笑问我打哪儿来的孩童,但相见不相识的尴尬,却是真实感受到了的,不相识的并不是人,而是体感、习惯、环境和气氛。或许是回程那两天食物中毒加深了这样的印象吧,总之,内蒙没有给我家的感觉。曾经我认为自己根上是一个大草原来的孩子,但这次突然发现草原并未接纳我,而我内心竟也并不向往和它相处,草原向我展现了它冷若冰霜的一面,如同对一个陌生人,我只能相对还以向陌生人的尬笑。我很遗憾,也有点悲伤,我不知道这是我自己的问题,还是内蒙的问题。
……想来总不会是山东的问题。
我想大概从今年开始,我内心里终究不得不承认,自己已经是一个山东人了。
【关于骑车】
今年开始喜欢上骑自行车。
不过要是确切点说,也并不是今年才开始喜欢的,骑行算是一直以来向往的事情之一。我以前看过很多骑行的故事,也了解过一些骑行相关的知识,读过一本骑行者写的游记《骑车去欧洲》,刚毕业那阵也有过“总有一天骑车环游中国”的幻想。
只是从今年开始,这个向往才得以稍稍实现一点点。
车子是春天的时候买的,捷安特21速硬尾山地车,油压的手刹禧玛诺的变速器,加装了码表和车灯——其实本来在考虑公路车,但一来公路车骑起来不舒服,二来媳妇儿不喜欢它的风格,三来或许我心中还有那个骑行远游的梦想,而公路车却是不适合负重远行的。
我和媳妇儿每人一辆,我的是低调朴实的黑色车身,而媳妇儿的车是漂亮的紫色,我们畅想着以后趁风和日丽带着娃骑车去逛街或者郊游……但后来这个设想只实现了一两次,然后顺理成章的,变成了只有我上下班通勤在骑。媳妇儿那辆漂亮的车就此束之高阁,大半年不得动。
而我则渐渐热衷于此。家到单位的距离是六公里,上下班来回十二公里,这个行程正合适,出一点汗却不至于太累,锻炼强度算不上很大,但足以舒畅身心。骑车是一种类似长跑的感受,同样要关注节奏和呼吸,不一样的是骑车的活动范围更广阔,所以显得更自由和有趣,但也更危险。感受着踩踏的力量传递到车轮变成速度的过程,听着后轮轴发出机械精密的咬合声——那是心底名为“自由”之物所发出的欢鸣啊。
这一年里最终骑了900多公里,这个距离相当有既视感——相当于我用一年的时间,骑车从潍坊回到了察右中旗。
我开始梦想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清晨,或者一个有风的夏夜,在城市里骑一次中长途的旅行,大概几十公里,车架上挂一壶运动饮料,走走停停尘世闲游,看看潍坊那些没去过的角落里的风景,痛痛快快流一身汗,回家冲个澡睡个好觉。
也梦想总有一天去骑行,318川藏线,或者228国道,更甚者去环行中国。我想或许过两年,我可以先试着骑行到另外一个城市看看,比如青岛、济南或者更远一点的北京。
【关于音乐】
春天的时候买了一副蓝牙耳机,于是今年听歌的时间变多了,不管开车还是骑车都能听。但听的歌依旧以老歌为主,河图、周杰伦、几首老民谣,以及零零散散不同的单曲。
也有新歌,大多随便听听,唯二值得一记的新歌,是郁可唯《去有风的地方》以及周深的《人是_》。
《去有风的地方》是刘亦菲同名电视剧的主题曲,这是一首在我心底占据了“轻松纯净”这一生态位的歌。其实仔细想想,纯净的慢歌大多数都不免带点忧伤主题,而轻松向上的歌则容易节奏过快失之欢闹,所以一首安静平和但主题轻松阳光的歌真的难得。
在我心里这是首很百搭的歌,适配任何时间去听:早晨、午后、深夜。而我听这首歌时想的最多的,是那件我和媳妇儿都想做的事:去乡下找个院子住,自己动手布置装修,古代的风格现代的科技,舒舒服服读书习字,种花种菜养动物养团子,也养自己的身心。
《人是_》则是电影《流浪地球二》的主题曲,没错那个下划线是题目的一部分不可少。周深的声音用在这首歌里真的绝,纯净又炸裂的高音,完美诠释了那种“宏大又渺小”的感觉。
但我觉得这首歌的主旨也莫名地契合刘慈欣的另一本书,《三体》——这是我最喜欢的科幻小说。
在我看来大刘的这两个故事之间有着同样的内核:人类这一群体,愚盲短视、效率低下、推卸责任、内耗不止,这就是人性,然而这人性这一基底却也生出相反的特性,不屈的意志、爱、生命力、创造力……生命的正反两面相互纠缠,不可分割,所以我们只能坦然接受,而生命不因其闪光点而理所当然的存续,也并不因其缺点而该当灭亡,故而生命的意义就是活着本身,文明存续的意义就是文明本身。
嗯,和《活着》有点异曲同工的味道。
【关于其他】
回头看看去年那篇随笔里,计划在这一年打算做的事情:满墙书架、骑自行车、回内蒙、读书写字……今年细细查检,还真的做了不少。
虽然那篇《棋社》我依旧没写完……真是对不起老碧,但这一年里面我写了两篇游记,比前几年已经好了很多了。
秋天的时候,真的开车带着媳妇儿和孟团子回了内蒙,让团子看了牛羊骆驼,沃野苍穹,并且真拉回来半车羊肉。
以及上面说过的,我真的开始骑行。
秋天的时候我们在客厅里装了书架,虽然尚没有铺满一整面墙,也没有实现去客厅化,但客厅的文化氛围提升不少。书架是自己做的——原本看中的是宜家有名的毕利书柜,但是研究下来发现这个东西其实不复杂呀,何必买那么贵的成品呢?于是我们开始自己量尺寸设计自己画图自己选了板材再找人切割打孔,运回家自己安装,用的是附近能买到的最好的板材,全部算下来只花了七百来块,而宜家相同样式尺寸的成品,加运费得要一千五六百。
嗯,于是决定以后一整面书架墙也要这么搞。
此外,在小区旁边的市场里,媳妇儿租了棚子开了家小店,卖点烤串烤面筋,轰轰烈烈地开展了挣钱大业。
今年年末的时候换了手机,新出的荣耀90GT,原本的那块用了三年多,终于因内存不足而下岗。
盘点下来,去年打算要做的那些事情,今年几乎每一件都有所进展,终于这一年不再像以前一样,生活无所进展,全年一无所成。
真是可喜可贺。
【关于读书】
今年读书依旧不多,在书上花的精力,更多以买书自我安慰及显摆附庸风雅为主。
值得一说的是读了很多古诗词,以苏辛词为首,再然后是李贺、杜甫,中间零落散杂着日常的李太白。
古诗词之外,粗略读过的有汗青堂的《十字军东征史》及《魏晋南北朝》,大致翻阅过该系列其余的几本,细致读完了几本小说和散文:《我的团长我的团》、《六神磊磊读金庸》、《唐诗寒武纪》,有一搭没一搭翻完了《爱因斯坦旅行日记》。另外,重温了初中时藏在被窝里看过的《哈利波特》。
照例列下今年购书书单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19国道专辑》
《世界的另一面》 (科幻小说,宁三意)
《焚曲》 (推理小说,苔丝格里森)
《讨好型人格》 (心理学,黄志坚)
《人间食话》 (散文集,梁实秋)
《亲爱的小孩:猜猜世界多有趣》 (幼儿绘本)
《万物由来科学绘本》 (幼儿绘本)
《消失的女孩》 (推理小说,克里斯蒂安·怀特)
《城南旧事》 (散文集,林海音)
《随园食单》 (古典文学,袁枚)
《失乐园》 (长篇小说,渡边淳一)
《山茶文具店》 (长篇小说,小川糸)
《永恒的庭院》 (长篇小说,小川糸)
《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 (艺术评论,蒋勋)
《此时众生》 (散文集,蒋勋)
《呼啸山庄》 (长篇小说,艾米莉·勃朗特)
《历史的暗线》 (历史读物,艾公子)
《寻找百忧解》 (短篇故事集,陈百忧)
《风流去》 (散文集,鲍鹏山)
《书法课》 (书法教程,林曦)
《六神磊磊读金庸》 (散文集,六神磊磊)
《书店日记》 (随笔集,肖恩·白塞尔)
《荒原狼》 (长篇小说,赫尔曼·黑塞)
《重返查令十字街84号》 (随笔集,海莲·汉芙)
《不可以》 (推理小说,道尾秀介)
《白鸟与蝙蝠》 (推理小说,东野圭吾)
《唐诗寒武纪》 (散文集,六神磊磊)
《汗青堂丛书·海洋与文明》 (历史学,林肯·佩恩)
《汗青堂丛书·棉花帝国》 (历史学,斯文·贝克特)
《汗青堂丛书·季风帝国》 (历史学,理查德·霍尔)
《汗青堂丛书·战争的试炼:十字军东征史》 (历史学,托马斯·阿斯布里奇)
《汗青堂丛书·隋唐世界帝国的形成》 (历史学,谷川道雄)
《汗青堂丛书·魏晋南北朝》 (历史学,川胜义雄)
《汗青堂丛书·大汉帝国在巴蜀》 (历史学,饶胜文)
《见字如来》 (散文集,张大春)
《神的故乡鹰在言语——海子诗文选》 (诗文集,海子)
《爱因斯坦旅行日记》 (随笔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我的团长我的团》(全二册) (长篇小说,兰晓龙)
《枪炮、病菌与钢铁》 (历史学,贾雷德·戴蒙德)
《汗青堂丛书·茶叶与帝国》 (历史学,埃丽卡·拉帕波特)
《DK儿童图解百科全书:交通工具》 (科普读物,DK公司)
《DK编程真好玩》 (科普读物,DK公司)
《DK我的第一本编程思维启蒙书》 (科普读物,DK公司)
《DK儿童艺术百科全书》 (科普读物,DK公司)
《DK儿童地理大百科》 (科普读物,DK公司)
《稼轩词编年笺注》 (古诗词,辛弃疾)
《东坡乐府笺》 (古诗词,苏轼)
《杜诗镜铨》(全二册) (古诗词,杜甫)
《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 (古诗词,李贺)
《李贺全集》 (古诗词,李贺)
《西南联大通识课》(全七册) (散文集,朱自清等)
《哈利波特系列典藏版》(全七册) (玄幻小说,JK罗琳)
《资本论》 (哲学,马克思)
《中国音乐词典》(全二册) (音乐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编)
《我的前半生(英文版)》 (个人传记,爱新觉罗·溥仪)
以上,总数六十余册,相比往年数量上算是持平。但和往年有所不同的是,其中既有新书,也有旧书。
今年喜欢上买旧书,尤其是那种颇具年代感的精装老书,拿在手中,想象它在几十年里辗转传递于一个又一个人手中,时光变迁命运流转……啊真是赏心悦目拿腔装逼的好东西。
于是抽空去逛了逛旧货市场,也时不时上网搜寻。前后收了几本很不错的旧书,其中两本尤其喜欢,一本是社会科学出版社的《资本论》第一卷,1983年的版本,内页基本都已泛黄发暗,整体品相还不错,没有多少使用的痕迹——这已经是四十年之前的东西了呀。另一本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的《稼轩词编年笺注》,这是本很漂亮的书,有暗纹的蓝色布面,封面上稍有磨损的烫金字体,竖排版,繁体字,右开本,内页依然洁白干净,捧在手里颇有古意。
有了稼轩词,就想着凑齐苏辛,然后看看架上的太白全集,就又想凑个李杜,然后突然又对李贺感兴趣,于是又断续买了上古同一系列的《东坡乐府笺》、《杜诗镜铨》和《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这就是那几本古诗词的来源。后面这几本都是近年印的新书,虽然是同样的暗蓝布面和烫金字,但少了旧书的松弛感,个人感觉不如《稼轩词》有韵味。
直到现在我都在想,要不要再弄个王孟元白啥的……宋词嘛,苏辛之外的暂时还不太想深读,手头一本《宋词三百首》也就差不多够了。
孟团子今年读书兴趣渐浓,看来环境熏陶法渐有成效。最喜欢的还是那几本DK的百科,比如《交通工具》、《军事历史大百科》和《博物大百科》,凭着认识的寥寥几个字,刚刚学会找目录。主要还是看画,看飞机坦克,看工程车,以及对照着家里养的招财进宝,在书上找巴西龟的图片。
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关于2024】
如果非要给2023年下一个定义的话,我想说,这是“旅途中的一年”,既承接过去,又开启了新的变化,遇见过新的风景的一年,总之是平和而充满希望的一年。
莫名其妙地,我感觉从刚过去的2023这一年开始,我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才开始走向正规,这种变化的标志之一,是我很少怀念过去了。
哦当然我依然是个很容易怀念过去的人,这也是我总觉得自己灵魂苍老的依据之一。我依然怀念二实中的晚自习、怀念矿一和淄博四中的花、怀念大学时期的一切、怀念和相泽君同租的那两年……怀念我青春中的全部东西,那些毛不易的歌里面唱的那样,一生中最昂贵而偏偏被我辜负了的时光。但,这一年之中与过去不同的,是我不再因为怀念过去而心神内耗,不再老是有“最好的年华一去不回”的悲叹,而是正儿八经的开始觉得后半生的生活依旧有其可观和可期待之处,那些对青春的怀念终于从迷蒙的河流变成了清澈的溪水,就算涉足其中也不再会被扰乱心态。
而关于2024年,我期望它能够被称作……旅途中的又一年。
好吧真的并不是用来搞笑的说法。
我期望——不管是我的心态,还是生活中的事情,都能够延续2023年的状态,想做的事都能慢慢推进,既不着急要求结果,也不拖延内耗。
那么,就来说说新一年的计划吧……虽然新一年已经过去将近三个月了。
2024年,最大的计划是减肥,嗯,今年誓要正儿八经的减肥,不再像往年那样仅仅在文章里例行公事地提一嘴。
不得不说,这个决定是受了贾玲拍《热辣滚烫》一年减肥100斤的影响,有点追风潮的嫌疑。但减肥这件事,总要有个由头的,要不然毅力很容易被漫无目的和自我怀疑所吞噬。我现在的体重不到160,计划一年里减到140以下,最好130左右,也就是说至少减去20斤——这个目标其实不算夸张。至于措施嘛,戒饮料戒高油脂,减摄碳水,尽可能地戒夜宵;多运动,尽可能骑车上班,暖和了多跑步,另外有必要做一点上肢力量训练,臂力棒握力器啥的搞起。
其中以骑车这一项,今年的目标是骑1500公里——平均每个月120多公里,也就是说,平均每个月至少十天骑车上下班通勤,嗯,并不难实现的样子……或许。
2024年的第一天,把码表清零……虽然天寒地冻尚不得骑车,但姿态总要做足嘛。
另外就是读书,以及拼积木——这两项都是希望带孟团子一起做的事。
近来,看书越来越变成了一件矛盾的事情。
因为孟团子开始喜欢看书,虽然这大概率是受我影响,但他却不喜欢看见我看书,看到我从书架上拿出一本书,就一定要自己也拿一本然后拉着我一起看。于是很多时候,我总会陷在了“我看书——带动孟团子看书——不得已陪孟团子看书——自己没空看书”的奇怪循环之中,令我哭笑不得。
拼积木则是最近新开发的爱好。
2024年刚开始的时候,我和孟团子一起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拼一套跑车积木,国产仿乐高的牌子,保时捷911的造型,性价比非常高——意思就是非常便宜——当然大多数时间都是我在拼而团子负责打下手和看新鲜。而他的生日礼物也是一套电动科教积木,于是最近喜欢拉着我玩拼积木,我希望这个可以做为他长期的爱好继续培养下去。
此外还有很多一直想去做的事情,比如练习写毛笔字、篆刻等等……从前那个折腾各种玩意儿的热情又一次降临在我身上。我有点明白我为什么每年都要把这篇随笔拖到这个时候了——总是要到春天,借着那股生机萌动的劲头,才能有精神收拾心情,去计划,去憧憬,去尝试,去改变。
又是一个春夜,漫长的冬天终于过去了。
春天刚开始的几天,我把近年来的全部照片整理了出来,按照时间顺序排好序,并且对一些重要的事件做了备注。从2010年到2023年,十四年,大大小小一共排了40个文件夹,50多G的内容,共一万五千多张照片。这些照片有的来自于我各个时期的手机和相机,有的来自于聚会时朋友的镜头,之所以最早能追溯到2010年,是因为我那个时候刚有了自己第一部笔记本电脑,照片至此有了容身的地方。
一边整理一边感叹,这就是时光呀,我仿佛看到了活生生的时光在我眼前展开。
正是那句诗:一十四年过如电。
——风起甲辰年二月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