撂炮

                            蓬泽湖畔乡韵•系列小小说

                                    ■  王根义

                                        一

古蓬泽的沙岗上,刺槐树把日头割成碎金。胜根拄着枣木棍巡岗,鞋底碾过新断的树茬,惊起三只灰雀,正巧撞上大舅哥的拖拉机烟囱。

"树留下!"胜根的铜锣嗓劈开晨雾。大舅哥攥着方向盘的手暴起青筋,刺槐枝桠在车斗里抖成乱发。丈量土地的组员们低头划灰线,铅笔芯断在"集体所有"四个字上,洇出团黑云。

                                        二

儿媳妇过门头天,炖鸡香飘过半条街。胜根盯着瓷盆里浮油的鸡爪,筷尖刚触汤面,新妇的银筷已夹走猎物。"怕糟践粮。"她齿间咬着脆骨咯吱响。老榆树忽然坠下块虫蛀的树皮,正砸中供桌上的祖宗牌位。

最数大哥出殡那日邪性。胜根抚着棺材盖大笑:"阎王爷收错人喽!"话音未落,老榆树朝东的枝桠咔嚓断裂,砸得纸马断了脖颈。孝子们抬头看天,日头正巧被云吞了,岗上忽喇喇惊飞百十只乌鸦。

                                        三

腊月二十三祭灶,胜根独个儿巡岗。卡车灯刺破浓雾时,他正弯腰捡刺槐果。轮胎碾碎枣木棍的声响,混着腿骨断裂的脆响,惊得十里岗的夜枭集体噤声。血渗进沙土,凝成个歪扭的"该"字。

养伤那些日子,儿媳妇顿顿端来鸡汤。胜根盯着浮油里的鸡爪影,忽然抄起陶碗砸向老榆树。瓷片嵌进树身流出血似的松脂,惊觉那纹理竟像极了自己断腿的X光片。

                                        四

开春拆石膏那日,胜根摸黑爬上沙岗。晨雾里隐约见大舅哥在栽新苗,走近才知是幻影——当年那棵刺槐的断根处,歪歪扭扭长着丛狗尾草,草穗子低垂如他再没挺直的脊梁。

今秋沙岗的刺槐果格外饱满。放羊娃说夜半常听见拐杖敲树声,循声只见月光把老榆树影投在岗上,枝桠交错恰似个巨大的"撂"字。醉汉赌咒说瞧见胜根单腿蹦着追鸡爪,追到湖心化成蓬水草,缠着当年没啃着的鸡骨头。

                                                    •文学评论•

                      鸡爪刺穿的面子

                    ——评小小说《撂炮》

                                ■  蓬泽柴门

古蓬泽的沙岗托着刺槐的脊梁,胜根撂炮般的脾性如断茬的枣木棍,在乡规民约的绷面上戳出裂痕。作者以家常炊烟为墨,在乡土中国的宣纸上洇出惊心褶皱——筷尖悬停的鸡爪影、车斗里抖成乱发的刺槐枝、月光投下的"撂"字判词,俱是宗法社会撞见个体觉醒时崩落的文明碎屑。

留白处藏着雷霆:铅笔芯断在"集体所有"的裂口,暗喻公有制在私欲前的脆弱;老榆树流血的松脂纹路,竟与X光片上的骨裂线重叠,道破天道轮回的显微图谱。那些未言明的因果链,在夜枭噤声的刹那、狗尾草垂首的瞬间悄然显影,恰似青铜鼎上未释读的铭文,每个笔划都刻着乡土伦理的谶语。

当鸡汤浮油映出扭曲的鸡爪,当幻影刺槐长出嘲讽的荒草,我们蓦然惊觉:所有暴烈的规训,都是旧秩序在新时代投下的垂死剪影。月光在沙岗写就的"撂"字,实为农耕文明最后的墓志铭——那些用枣木棍丈量出的规矩方圆,终将在年轻人的银筷起落间,碎成瓷碗底的一抹油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