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曲江有六大遗址公园,有逛头。吟诗坛就在其中,我喜欢逛。
曲江池遗址公园西北角,有个小广场,中间立一个巨大柱子擎起来的大牌子,上书颜体大字,曰:“唐朝城墙遗址公园。”
小广场继续朝西,等红灯,过马路,就到了遗址公园。
公园是两条马路中间六七十米宽的一长条园林,有两里地的样子。树多,间或栽竹子,竹下有长椅。草地清雅。小道曲折有味,大道可作徒步疾行。园林间多用石块、石柱、石碑、石鼓等多种方式镌刻唐诗。陈子昂吟幽州台诗钢雕,人物形象做成空洞,谁都可以把自己塞进那个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古人。
刚开头那儿,还有个“唐诗迷宫”,用土红色水泥筑墙,形成一个方形迷宫,墙上尽是来自《唐诗三百首》的作品。大部分时候无人,你可以静静品读。我最喜欢的是入口处,用原来线装书的版式,绿字,镌刻了《唐诗三百首》的首页,旁边配上活字印刷的原版样式浮雕,古色古香到了家。站在那儿拍个照片,怎么拍都有品。
大唐的城墙基址也在刚开头那儿,地下一个坑,用玻璃罩了,让人俯看历史。我是一站到边上就有了沧桑感——四周一片明媚,坑里黑黝黝,眼睛好半天适应过来,才看得清那些一千三四百年前的幽暗砖石。我想起来电视上看罗马有家医院,一个古罗马的遗址就在医院中间。医院修建在前,遗址发现在后。意大利人没有拆了医院保护遗址,也没有为了看病收钱掩盖了遗址,而是将医院的走廊做成透明大玻璃的,环绕着遗址。去看病的人,也就顺便瞻仰了历史。弄得好。历史与现实并存,我们才看得见时间的分量,才摸得到文化的根脉。而且,是在不经意之间。还有,也许人生病了,才会产生真正的思古幽情——身体原来正是自家兴亡成败的一个载体啊。你怎么对待自己,也许就会怎么对待历史文化。我看这个大唐遗址的处理方法,有点类似——在现实的健身活动中,你突然看见了中国曾经的一段身体。城墙是用来防卫外敌的,健康的躯体是用来抵挡疾病的。如何建筑我们自身的城墙呢?深沉的人就可以想一想。
又扯远了。继续流水账。沿着这一长条遗址公园,也就是健身园林,继续往西走,再过一个道路穿行横道,到了公园的第二部分,园林中间,树木葱茏,草地青翠,就是“吟诗坛”了。
看看吧,我今天介绍得够清楚。很多朋友看我转哪儿,写点文字,就要问我:在哪儿?怎么走?似乎我该是个向导或者导游。其实呢,我常常只是个过路客,见了路边一株草,也许就会蹲下来大惊小怪,拍照吟诗。我不当导游。我喜欢当个行吟诗人。我喜欢自顾自大呼小叫。我告诉你,要想知道哪个景点在哪儿,无论中外的,你上网一查,地图,方位,交通状况,住宿饮食,价钱,无所不包,要啥有啥。那些导游介绍上,只有一条也许没有——感受,或者体验。因为实用的导游网站,不提供文学感受。而文学只提供语言。看你要哪个了。我喜欢语言。还有,体验,这个东西,最好是在你根本不了解情况的时候,瞎头黑脑,误打误撞,稀里糊涂,不明底里,边找边猜,胡乱解释,这当儿,就会最丰富。我自己一向不太操心看地图。这也许误事。可是,游,逛,玩,这算什么事呢?需要办公室或者车间里的效率吗?调动身体全方位去触摸,碰撞,见,嗅,想,猜,疑,幻,最好玩。反正,我不是旅游规划人,我弄那么清楚干什么?我也不是景点卖家,我不负责你来了是不是游得精刮上算。于是,我写的游览文字,常常让一些人心痒痒——在哪儿?在哪儿?嘿嘿,我不告诉你,我只说我那些乱七八糟的体验。你不明白,你才会更加注重自身体验,而不是那些现成的知识。
但是今天我很规矩,是吧?到现在为止,你还是清楚地知道了西安曲江吟诗坛的具体位置。下次可别怪我没说清楚,免得又要问:这么好的地方,到底在哪儿呀?我怎么找不到?
好了,欣赏一下吟诗坛。圆形的。直径大约五十米。说是坛,其实是墙圈,双层。那种圆形墙,类如北京天坛的圆形红墙。去过天坛的人,都有在那儿感受回声的体验。我估计这个吟诗坛就是学习并放大了天坛回音壁的建筑作品。用花岗岩砌墙,高可三米。上面简单花纹装饰。外边一圈,镌刻张旭《古诗四帖》狂草节选,远远可赏,让凝重的石头奔放活跃起来。夜晚地灯一打,好雅致。外圈内壁,内圈里外,都用长卷轴章法镌刻了唐代最著名诗人的作品,李杜,小李杜,王孟,岑高,元白,都有。七律居多。可惜为了照顾今天人们的文化水准,只用了电脑体的楷体字,且保留了现代排版的间隔方法,没有书法味道。我想,这儿墙上的字,虽不一定用书法名家的手写体,但也像曲江池或者大雁塔那儿的镌刻一样,用上电脑体的颜体字,筋肉兼美,多好。诗轴之间,间隔了花纹装饰的几个大篆字——呻,吟。明白意思了吗?这些诗,要吟唱的。内圈中间围绕一个低洼处的圆坛,也像天坛那个中心圆坛,下三层台阶,可登坛。
在这里讲话,声音宏阔清亮,略有回音,真好听。你吟一个字,就仿佛看见它挟风掣雷,沿着圆形石壁惊驰而去,瞬间奔跑好多圈儿,后边的尾音尚自缠绵,前边的声浪已经回旋,波叠涛卷,声韵混融,裹卷在空旷中,不能突围,只会互相追赶,叠加,声威激荡人心。古希腊的圆形巨场开演戏剧了。古罗马的圆形斗兽场响起角斗士的呐喊了。声音开始竞技,洪钟当当敲响。
我每次来这儿,一定要看着墙上诗歌,念诵几首。有时候瞅着无人打扰,还要录音录像。多半无人打扰,因为进来的人实在很少。好,你可以尽情发挥。我不会古典的吟诵。但用普通话,我也往往能够把教课文时候体会到的那些诗意吟诵给自己听。比如,念王维的“积雨空林”四个字,“积”,尽可沉滞。“空”,足能往空荡处延长。很过瘾。这一次,夜晚,天寒,久久无人来。我念杜子美《登高》,就把课堂上指导学生的意思全念了出来。“艰难苦恨繁霜鬓”,在我看来,那可是一字一顿,每个字都扯得老病孤舟的老流浪汉杜甫肝肠欲碎。我就尽可能放开声音,读——“艰——难——苦——恨——繁——霜——鬓——”。好,仿佛杜甫来帮腔。
不过,念杜甫客居成都,得到朋友严武资助,过好日子那些诗,比如《客至》,在这儿,我最喜欢。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一念,四下里全是春水呀。
我很遗憾不能到这儿来上一堂语文课。我想,要是西安的小学语文老师带自己的学生来这儿念诗,过寒假,就美极了。要是我的小城酒泉在世纪大广场上也筑这么一个吟诗坛,专门镌刻边塞诗来念,那就攒劲得很。当然,要是我的酒泉中学这么弄一个,哪怕水泥的,也一定高级。又想,即便古都长安,即便西安,弄了这么好的东西,念诗的人,也还是寥寥无几啊。这也好,我一个人念,更有意思。
有一回进来一对老夫妻,听我念,很惊喜:哇,这儿声音真好啊!他们就唱京戏。妻子唱的是专业水平。只是,这儿是吟诗坛呀。
更多时候,是一大家子进来,一伙子进来,老的少的。知道这儿有回声效果,就欧欧欧,哇哇哇,啊啊啊,乱叫起来。小孩儿学狗叫,汪汪汪,得到大人赞赏,叫得更起劲儿。
更多的人默默,害羞,不吭气。站一会儿,闷闷,出去了。
到这吟诗坛吟诗,一大早去最好。如果是双休周末,去得越早越好——街上没有更多车声。晚上如果去,九点以后较合适,人也转得差不多了,回家了,散去了。冬天比夏天好。夏天这儿练身体的人实在太多,周围全是。小孩儿尖叫着不时跑进来,让你弄不成事情。大人进来,对诗没啥兴趣,还要胡嚷嚷一阵子。冬天,他们冻回家了,喜欢点儿小资情调的洒家,就可以来骚情一下。如果你来西安旅游,白天华山终南山,乾陵兵马俑,听上一脑子杨贵妃武则天的牛逼故事,好了,晚上,吃饱了,洗完澡了,歇了一阵子了,同行的人都看电视去了,都窝到被窝里翻手机晒朋友圈去了,发心灵鸡汤去了,九点左右了,嗯,你就可以来吟诗坛,发思古幽情了。如果别人问起来,别说得这么文绉绉,让人家起鸡皮疙瘩。你说:出去瞎转转,嘿嘿,瞎转转。或者说,瞎骚情,哈哈,哈哈哈哈。可吟诗坛上独自吟诗,体味自家好声音的感觉,就悄悄而一个人独吞了,好不好?
我在网上,手机微信上,最多读到人们转发国学帖,一卷书,一杯茶,什么的。但一说国学,就要给人念《弟子规》。哎,唐诗比那个弟子规,不差吧?念念唐诗多好。
到哪儿去念?西安,曲江,吟诗坛。
你的嗓子眼里
藏着一片青草地
等待吟诗的白居易
你今天不想寒暄
只愿意
把呼吸交给别致的句子
你的声音骑一匹马逃离
从那些文件
从一册模拟试题
从街头标语
从明白无误的规矩
韵律
拧开不锈钢的螺丝
囚禁的字词
开始呻吟自己的音符
一座被念诵的监狱
变成长满野花的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