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小朋友都在读小学了,因为五年级老大的期末测试成绩不理想,缘由是阅读理解板块,遂决定给他们读一读初中的阅读理解,大家一起解题谈心得体会,多少会有帮助吧。
初中的阅读理解练习是我在年前就购买的,自己做了四五篇偶有收获,读了不少精美的文章,因为自己怠惰就搁置了一段时间。
昨天读的就是迟子建老师思念父亲所作的美文,这时让我想起了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一样也是写童年往事。两者对于往事都是描写的非常动人,细腻,行文顺畅,每每都是言之有物,没有拖沓的感觉。
大概拣选自己喜欢的段落分享给大家。
文中,当“我”得意洋洋的走街串巷回家后,父亲看着那小巧精致的灯笼,里面一汪蜡液斜躺着燃着的灯芯,那温暖的光“蓬勃又芬芳”。后来习题问道这里使用的表达手法,抛开“蓬勃”代表生机与希望,“芬芳”却是使用的通感的修辞,通感这一手法对我来说很陌生,也不要说是还给老师了,我肯定是没有认真学习,第一次知晓通感这一说法。习题答案释义,通感就是将感官转移,比如此处的视觉通感到嗅觉,就好像油灯都是芬芳的。
文末,迟子建老师为父亲买了一盏六角玻璃灯笼,特地在墓前点亮,缘由是想起父亲生前过年说的,“过年就是要里里外外都是亮亮堂堂的”,以此祭奠父亲,思念父亲。此处还有一句细节,我非常喜欢,迟子建老师擦亮火柴时
““嚓”地划根火柴,周围的夜色就颤动了一下,父亲的房子在夜色中显得华丽醒目,凄切动人。”
读者立刻想到了那冷清的墓地,偶有树叶的沙沙声,虫鸣也不曾有,就是那样幽静黑暗的地方突然闪过一道微光,一瞬间黑暗好像被扭曲了,又好像没有变化,漆黑的轻纱被照得柔柔的,颤动的光虽然微弱,但是充满了力量。
希望大家能抽空读上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