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领域僭越,我们早已无处藏身

最初读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时,像捧读无数学术书籍一样,只能感觉到文字晦涩、语句乏苦,总感觉缺少了那一种“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美。

然而就在今天,实习的第三个周的周一,却真切地感受到了当今时代公共领域对私人领域的僭越。以往,看到再多新闻、再多故事,也只会以旁观者的姿态暗嗤几声,然后抛之脑后。而如今,才意识到很多事只有发生在身边才能真切的感受到它的可怕。


暑假在新闻网实习,被安排在了情感版,其中包括一个奇葩相亲群的水群任务,主要是为了防止冷群甚至死群。

今天上午,群里来了个小姑娘,代号柠檬,然而在里面呆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她便退群了。

“我被人黑了,我觉得自己再待下去要疯了,咱俩加好友吧”这是柠檬退群前@我说的最后一句话。

之后私聊时,柠檬发了一张截图,告诉了我事情的缘由----有人在某APP上发了她的QQ号和一些信息,导致一大片一大片的人加她QQ哔哔一些混话。

柠檬发的截图

柠檬说APP上的消息是匿名发的,发的人声称赞的人破5000就爆她照片。而这所有的信息都是匿名发的,隐藏的滴水不漏、无从查起;群里400多人,我们看着那一片头像,像大海捞针一样无处下手。作为群里仅有的两个95后,当时只感觉我们是大海里的两片浮萍,在群里飘摇欲坠,不知何时就会被推入海底。有愤怒,有不满,有委屈,更有后怕;而最终我们对着那未知的对象吐槽谩骂了一阵后,又无奈地回归了平静。

“反正也没有什么损失,算了”柠檬讪讪地说。


事情翻篇了,可是谁知道在网络时代下,私人领域,还会遭受到怎样的僭越?

哈贝马斯说过,个人领域具有排他性、独占性、非竞争性。但是,在这个时代,个人对他人的关注深入,却将私人领域演化为了公共注目下的社会产品。

在《楚门的世界》里,导演彼得威尔完美的阐释了公共领域对个人领域的僭越。当Truman Burbank发现自己活在大众视野里时,不知是何种感觉,或许就像小时候写的日记被同学擅自当着全班朗读;就像是你独自在家,热的扒光了衣服,一眨眼却发现自己站在了大街上受路人注目;就像薛之谦好好地住个酒店,却发现厕所用的玻璃没有门帘;就像一个偶像明星舒爽的挖着鼻屎却被全球直播,公共领域对私人领域的僭越,毫无预警且往往无法防范。

就像,柠檬遭遇的事件一样。


可惜的是在娱乐化经济的大环境下,大家慢慢地习惯以娱乐化的视角窥探公共领域对个人领域的僭越,越来越少的人去思考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界限在哪里。而这种私人化问题过度进入公共领域其后果既是对私人领域的侵害,也是对公共领域的毒化......

开放性、匿名性、个人道德缺失、法律的不完备,在这个复杂却不完备的社会体系中,我们噤若寒蝉,却习惯旁观他人领域被僭越被窥探。当真的有一天,大家都赤身裸体的站在大街上,个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界限已无从分辨,不知会是悲哀的因为窥探而窃喜还是猛然觉醒幡然悔悟呢?

不论如何,还是希望不要在更深更广泛的领域里发生私人问题的公开化

希望我们都能在我们的私人领域里自在随心

愿世界和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三月的尾巴,想起四年前的这个时候,因为一部电影爱上一个人。 归根于《阿飞正传》这部当时所谓的风靡香港一时的文艺片。...
    阿武啊阅读 3,369评论 4 7
  • 浓云滚滚 未解夏日闷闷 热浪浓浓 唯盼细雨淋淋 窗外漆漆 似乎夜已沉沉 此时默默 漫思随风纷纷
    涛涛不绝82阅读 910评论 0 3
  • 文/陈安若 晴朗的早晨 迎着朝阳 伴着鸟鸣 拖着行李 踏上回家的路 公交车上 人头攒动 通道拥挤 好心人搭了一把手...
    陈安若阅读 2,548评论 1 2
  • 呐 无论是做出美味的食物也好 还是帮人设计出温暖的小屋也好 用心 体贴的去完成 给人带来幸福的感觉真的很棒啊!
    小学长阅读 1,29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