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铁山,1939年生,湖南省洞口县人,1959年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现任湖南省美协主席,第一届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副主任及第二届主任、湖南省文联副主席
个人经历
2002年 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黄铁山水彩画》大型画册,并在长沙举办了画册首发式和个人作品展览
2001年 年参加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访问匈牙利。
2000年 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览,《圣彼得堡》等三幅作品为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和个人简介入编《中国水彩画史》和《中国水彩画图史》。
1999年 作品《开春》参展,作品《暮归》入编《新中国美术50年》大型画册,出席中国美协第二届水彩画艺术委员会成立大会,选为主任。
1998年 作品《寺庙正午》参加第四届全国水彩、粉画展,《金色伴晚秋》、《摩洛哥小镇》入选《中国现代美术全集 水彩卷》,《朝山》、《湘西吊脚楼》入选《中国水彩画》大型画册。
1994年 作品《早春》参加亚洲第八届水彩画联盟展(印度尼西亚)
1993年 受聘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委员,并担任第二届全国水彩、粉画展评委会副主任,《湘西吊脚楼》参展,赴美国展览被收藏,《摩洛哥小镇》参加第五届全国水彩画大展,赴香港展览被收藏,在台湾省台中市两次举办个人作品展览。
1992年 《山村》参加亚洲第七届水彩画联盟展(台湾)。
1991年 《边城细雨》等六幅作品参加在日本举办的中国水彩名家作品展。《屈子祠写意》、《潇湘月》入选《JCA世界美术年鉴》。
1990年 《非洲西海岸》获1990中国水彩画大赛二等奖
1989年 《山村晨炊》参展,为深圳美术馆收藏,《雨中凡尔赛》等十多幅作品参加在香港举办的中国水彩画坛精英作品展。
1988年 参加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访问非洲四国和法国巴黎。
1985年 《屈子祠写意》等参加全国六省一市水彩画联展。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黄铁山水彩画集》。
1984年 《金色伴晚秋》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获铜牌奖,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后参加该馆建馆三十年馆藏珍品展。
1980年 《翠谷》入选第五届全国美展,后参加孟加拉第二届国际艺术展。
1939年 1939年生于湖南省洞口县
个人作品
《黄铁山水彩画》
《圣彼得堡》
《金色伴晚秋》
《摩洛哥小镇》
《朝山》
《湘西吊脚楼》
在水彩画界以描绘湖南乡土风情而著称。他是一位执著从事水彩艺术而独具风格的画家。他不因循守旧,奋发进取,勇于探索,而又深深懂得水彩艺术在中国必须振兴,必须改变那种多年来一直处于其他画种陪衬的地位,因而毅然奋进,默默耕耘,他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新的成果
他对自己家乡的热爱近于痴情,对三江四水的迷恋更是情深,他走遍了湖南的峰峦峡谷,他画遍了八百里的洞庭,画遍了江华林区
他1964年创作的《洞庭湖组画》为中国美术馆收藏;1984年创作的《金色伴晚秋》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牌奖,为中国美术馆收藏90年创作的《西海岸》获“90中国水彩画大展”二等奖;1991年创作的《潇湘月夜》等6幅作品参加在日本举办的中国水彩名家作品展,两幅作品入选《JCA世界美术年鉴》
黄铁山坚信"水彩画的魅力,在于真实和真诚,只有完美地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真情实意,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他酷爱湖南乡土气息,热爱那平平凡凡环境中作息的淳朴的人民,因之他的水彩画都是描绘自己对故土的感受,都是朴实无华的充满真情的诗
他的《夕晖》、《春江水暖》、《古城小店》、《藏村日当午》、《朝山》以及《潇湘四季》等都是成功的作品。他1988年参加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访问了法国和非洲四国,《西非海岸》、《摩洛哥小镇》、《雨中的凡尔赛》等新作,更上一层楼。 出版有《黄铁山水彩画集》、《黄铁山作品选》、《当代水彩画精品集·黄铁山》。08年暑假被邀请参加庐山手绘艺术特训营举办的中国庐山水彩节
黄铁山走到哪里,画到哪里,他是速写本随身带的画家。常年坚持,受益匪浅,他认为“这是水彩画基本练习的好形式,这种练习在参考照片成风,酿成绘画感觉迟钝的今天,显得更为必要”。他是一位坚决反对赶新潮、追“前卫”玩弄形式的画家,因之他从不以特技或偶然效果哗众取宠,而以水色交融的魅力感染观者
几十年过去了,他的作品的成就说明了他在水彩艺术上的追求是成功的,他坚持深入生活,勤奋地进行创作,他的作品不仅散发出浓郁的“湘情”和家乡的泥土的芳香,并在水彩画民族化的道路上,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他虔诚地崇尚大自然的美,他是一位执迷于写实的艺术家,他坚守“美来自自然”的现实主义原则
面对艺术家的创造,首先作用于我们视觉、继而影响我们心灵的,是作品的形式美感和其中意味。形式美一般易于被我们所感受,虽然对形式美的感知也有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不过总的说来比较直接
而对作品中的意味,则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加以琢磨和消化。此外,不论对形式美的感知,还是对作品意味的认知,在读者之间多少都有“见仁见智”的现象。这涉及到艺术欣赏与接受美学的问题,比较复杂,暂且不说
现在要指出的是,我们在阅读、领会作品的文化意味时,常常会自觉不自觉地从中感觉到创作者的态度和精神,而这种态度和精神往往成为作品文化意味不可或缺的部分
有人也许要问,创作者的态度和精神也能在作品中看得出来、体会得到,而且还会成为文化精神的构成部分?回答应该是肯定的。不信你读读黄铁山的水彩画,你在为他画面上的形式美感而陶醉时,同样会为他在画面上体现出来的诚实的劳动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所感动,会为其中所含的文化底蕴所感染
人类创造艺术的初衷是用手工劳动来表达内心的冲动和欲念,即使艺术发展到今天,仍然离不开两个基本因素:深藏于内心的表现愿望和在表现过程中的手工操劳。人们通常所说的所谓艺术创造的愉悦感正是体现在这里。没有内心的愿望和激情,或者没有手工劳动中的“苦”与“乐”,很难有真正的艺术创造
黄铁山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深深懂得这个道理。他是一位有强烈创作欲望的艺术家,长期的生活积累和艺术体验给他提供了丰富的创造源泉,同时培养了他从事手工劳动的习惯
黄铁山是一位诚实的艺术劳动者,他以此为自豪,以此赢得人们的尊重,但是他引以为自豪和之所以能赢得大家尊重的,远远不仅是这一点,因为一位艺术家仅靠严肃、勤奋的劳动还不能使作品感人,艺术创造需要天赋和才能
这种天赋和才能突出地表现在如何对待自然,如何把从客观自然获得的素材和灵感转化成为艺术上艺术创造可以有各种流派,但优秀的、有作为的艺术家总是虔诚地以自然为师的,只是获取素材和灵感以及把它们转化为艺术的方式不尽相同
黄铁山为人真诚、率真,天性适合于从事艺术创造。他的见识很广,视野很开阔,但是在艺术创作上,他坚守“美来自自然”的现实主义原则,他是一位执迷于写实的艺术家。他虔诚地崇尚大自然的美,虚心地向大自然学习。从青年时代开始,他就把写生当做向客观自然学习和与之交流的重要手段
虽然有一段时间,他因公务缠身或其他客观原因失去到自然中直接写生的机会,但他内心里一直默默地尊崇大自然。而他一旦有较充裕的时间投入艺术创作时,他对写生就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读黄铁山的画,首先扑面而来的是强烈的生活气息和他内心的真挚感情。这说明他能敏锐地发现大自然的美,并把自己对美的感受用抒情的语言表现出来,并创造出鲜明的个性化风格,成为当代中国水彩画坛的大家
黄铁山回顾自己走过的艺术道路时,认为他在求学年代获得的基本功对他后来的成长起了重要作用。他说的基本功有五个方面:素描和色彩、水彩技法、传统艺术、深入生活、全面的艺术修养。基本功扎实而能在水彩画方面下苦工夫,使他的水彩艺术得以达到如此的高境界
水彩的基本特性在于水色交融。黄铁山的成功奥秘在于充分发挥传统水彩技法特性的同时,使这门艺术能最大限度地表现现实生活的美,并赋予民族传统艺术的因素,使其体现出时代的特色和民族的格调。可以说,几十年来他的努力都是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只是经历了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
黄铁山水彩画的时代特色主要不是体现在题材上,而是主要表现在作品意境的经营上,他说的是自己要说的话,画的是他的亲身感受,画面不落前人窠臼,不走别人的套路,一看是生动的、鲜活的、有当今时代特点的艺术创造
把写实的风格和抒情的写意完美地结合起来,是黄铁山水彩画的另一鲜明特色。为此,他临摹传统的中国画,钻研文人画的笔墨,体会民族传统绘画的写意性格
水彩,在本性上是最接近传统水墨,传统水墨的美学观念和技法为水彩画提供了不少可资借鉴的因素,但水彩画只能在保持本身特色的基础上吸收水墨画的经验,以增强水彩的表现力,因而不能丢弃水彩传统而成为水墨的附庸,这是其一
其二,对钟情于写实风格的黄铁山来说,只能根据自己的个性,根据自己的水彩风格吸收水墨画的长处。他坚持在尊重客观自然、在写生的基础上,尽量放松自己的心态,使自己表达的方法更自由、更灵动,使自己的艺术语汇更丰富,写出自然景色的真性情
我们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由于他充分发挥了线的作用,恰到好处地运用了黑色,画面显得实在、有构架和颇有厚度,但同时他又充分调动色彩的功能,强化画面的生动性和视觉效果。黄铁山的水彩画是厚实的,因为有生活底蕴;黄铁山的水彩画是飘逸的,因为他画得潇洒自在
他是一位处理画面的整体与细部、和谐与对比关系的高手,他游刃有余地在语言的虚实浓淡中显示自己的才能,他把冷静的理性精神和表现的激情有机地熔于一炉。读他的一幅幅画,犹如读一首首抒情的诗,陶醉在他创造的情境之中;在领略其无穷韵味的同时,感受其包含的文化意味和精神
谦逊的、不知疲倦的黄铁山正在向水彩画更高境界挺进,“无限风光在险峰”,相信他会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自己的艺术语言,使自己的艺术创造更自由自在、更潇洒风流
1939年3月17日,黄铁山出生于湖南省西南部洞口县山门镇。镇上一色古旧的老式小街,散逸着湘西民居吊脚楼的韵致。“我不足月就生出来了,像个小猫一样。出生后不久,母亲就去世了,人家都说我活不了。家人为了让我活下来,就给我取了一个不容易死的名字——‘铁山’。结果我就真的活了下来。”
黄泥江清冽的激流从重峦叠翠的雪峰山奔腾而来,孩童时期的黄铁山站在吊脚楼上临河眺望:河水拂着柳枝,在细小晶莹的石子与沙块上面流过,穿过山门后便注入一马平川的田野,微风挟着成熟草木的香味,把芦苇与庄稼吹得有如涟波荡漾……
1953年从家乡小学毕业后,黄铁山考入湖南省艺术师范学校,师从王正德先生。王正德毕业于杭州艺专,系吴冠中先生同窗,是一位秉承英国水彩画正宗体系的良师,黄铁山在他的指导下受到了严格的美术基础训练。之后黄铁山考入湖北艺术师范学院美术科,从魏正起、钱延康、孙葆昌诸先生学习水彩,油画受教于杨立光、万昊先生,国画受教于张振铎、王霞宙先生。他一方面发奋读书,广泛吸收各画种营养,一方面在水彩画上以近乎狂热的激情单科突进
以稚子般的好奇心与“生疏感”去体味大自然,是黄铁山创作实践中具有个人特征的重要路径。当时美院附近有一家奶牛场,黄铁山每天天不亮就赶去写生。“绘画是视觉艺术,作者的创作和观者的欣赏都是以‘看’为途径的,艺术的感染力也从中而生。”黄铁山在画中真切地注视着大自然的醇美与宁静,诚挚地抒写着自己的精神历程与心灵幻象
勤奋的劳作,使黄铁山在各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多年以后,黄铁山仍感激学院严谨得法的基本功训练。“一切艺术都是以技艺为起点的,水彩画更是如此,没有‘素描’的造型能力和把握整体的能力,没有色彩的感悟力和表现能力,水彩画便无从起步,因为水彩画特别需要果敢、准确、放眼全局的处理,基本功不过硬而去追求偶然的廉价的成功,只能昙花一现。”黄铁山表示,绘画基本功的磨练,是一个画到老学到老的漫长过程,永无止境
1959年,黄铁山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省群众艺术馆工作。在湖区农村和山乡的生活与创作艰苦而又充实,他乐此不疲地展开自己的画笔,描绘那苍老而坚强的农舍、广阔而成熟的田野、远山溪河、乡野阡陌。他认为画家应该将自己化入自然,与自然中的生灵和事物融为一体,带着对生活的爱去细细地感悟“事物之神”,去领略大自然诉说的“某种东西”,并努力捕捉造化之美,从而表达自己的“内心视像”
“真实生动的生活原型、真诚深刻的感受体验、真挚质朴的艺术表现,永远是艺术创作成功的必由之路,如若淡漠了艺术和生命的联系,艺术必会枯竭,必然失魂。我对山乡的感情是很深的,我的创作始终没有脱离湖南山乡的山水和老百姓,与我对乡村的爱、对农民的爱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黄铁山说
五十多年来,黄铁山背负画具,辛劳跋涉于湖南的三湘四水,烟波浩渺的洞庭湖泊,神奇秀美的武陵山峰,喧闹多彩的苗家集市,秋色浓艳的湘南村道,西域迷蒙的边城小寨,幽谷叠翠的江华林区,温馨安谧的苗家小院……无不印上他的足迹,他紧紧拥抱着湖南这片养育他成长的热土,有描不尽的千般思念,画不完的万般情怀。他曾满怀深情地说:“名山大川对我来说似乎总是‘陌生的美人’,我乐于默默地画我深爱的乡土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