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6年底的时候,我申请到了台湾铭传大学访学的名额。台湾的访学项目只有一个学期的时间,所以现在我已经回来了。现在看来,在台湾的那段时间真的是非常幸运,见到有趣的事物,遇到有趣的灵魂。
这里更新的是在台湾访学期间记下的日记,大多是一个人的碎碎念和情绪感受,希望喜欢。如果想看我写更多关于台湾的信息,请关注我联系我。
铭传大学 台北捷运
今天有和同行的其它两个女生约着去看学校,主要目的是熟悉去学校的捷运以及看下学校怎么样。我们约在学校内汇合,意味着两个丝毫不熟悉台北交通线的孩子要凭自己的努力找到铭传大学。
到处都是同样干净的街道,一样整齐的寄存机车的白线,相似的店面贩卖着关东煮,红豆糕,猪肉松,刨冰茶饮,还有遍布在这城市内的数不清的711便利店和全家family便利店。只是我俩忙着寻找捷运站,忙着盯清楚走过的每个巷口好不被到处涌来的人潮而冲散,忙着赶紧融入这个城市而不被迷失。这样的风景对现在的我们而言,真是浪费了。
一路上再怎样匆忙也发现了一些很有趣的东西,比如称得上壮观的机车党,在绿灯亮起的那一瞬间几十辆机车一起轰动油门飞驰过街口,那样子像是青春扬起的裙角。还比如说路口遇到汽车时无论怎样都是车让人先通行。台湾人的礼貌还表现在乘坐扶手电梯时,总是齐刷刷的排在右边,把左边空出来让给赶时间的人快步通行。这些东西大概就是台湾的文化了吧,谦和礼貌,像是张城市的明信片一样精致而美好。
台北的捷运的确是挺方便的,5条线路穿插了整个台北,台北101、中山纪念堂、故宫博物馆、甚至张大千艺术馆都囊括其中。但是每每我想到银川BRT,还是觉得不如了些。价格方面。捷运是按照你乘坐的里程收钱的最低20新台币,可以选择办理悠游卡,也可以在捷运站台内换购一个蓝色的小磁片。或许是我真的太苛求了些,拿捷运和银川1块钱可以游遍全城的BRT相比较。只是每每在做新的尝试的时候,总会因未知而拿已往相近的东西比较想借以抵消这种感觉。或许大家都是这样的吧。捷运内有深蓝色的博爱座,博爱座的意义是,谁都可以坐,只要把它让给有需要的人就好。所以捷运内很常见的是宁肯自己站很久,也不会有年轻人随便去坐博爱座。这似乎在大家内心里达成了共识,把资源留给真正有需要的人。
我们搭乘捷运三站便到了剑谭,然后步行几分钟,看见了铭传大学的样子。老实讲,它一度让我怀疑,因为它没有比较大的门面来宣告自己。学校在山上,有三条路可以上山其中一条就是机车和汽车的。一进入便是映入眼帘的几个字,“人之儿女,己之儿女”。这样把学生视如己出的校训之前就有所了解,但是今天看见还是让人觉得很感动。台阶很陡,我们不知道走了多少层,然后终于找到了企业管理学系的大楼,也看见了最美的风景。
风吹过来,清清爽爽,舒服的,有你的样子。
初到台湾的那几日,天气很好。我们在2月多份的阳光里行走,微风不燥。那些日子的心情也是随着好天气一样,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眼里全是对未生活的向往憧憬和期待。
那几日胃口不好。吃惯了北方美食的胃,突然换了一个地方,真是不习惯。每天最头痛的三个哲学问题莫过于“早上吃什么?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都说胃知乡愁,当我们进入一家餐厅,每次都要问他们有哪些是辣的,不断重复说,阿姨辣椒多加一点,以及不断在面里倒辣酱或是加剁碎的小米椒的时候,那一刻,真的是胃知乡愁的。如果是喜欢吃辣的人去台湾的话,记得备一点自家的辣酱,想家的时候加一点,就不会过分的思念了。
恩,说起来面,后来我很喜欢吃台湾牛肉面,以至于后来我二十岁生日,我都用它代替了长寿面。汤汁很鲜美,牛肉块分量很大,看着就很满足。
牛肉面好像和那天没有什么关系,但是我喜欢啊!台北的捷运很类似地铁。台湾伙伴一心想向我们炫耀台北的捷运是有多么方便快捷的时候,我们好像不过如此的表情让他们有些失望。hhh,这是实话。或许,台湾人本身才是让人感觉新奇的存在。
关于学校。铭传大学台北校区的楼梯真的是太多了。我是比较懒的一个人,不喜欢运动。但是铭传大学的楼梯硬生生让我的运动记录上每天多出来23楼的楼梯数。听说今年十月份的时候,台北校区的电梯就修好了,有点遗憾,好像什么好事都赶不上。不过还好,当是运动,在台湾期间没有怎么生过病也得益于此吧。
关于那句校训“人之儿女,己之儿女”那个时候我犯了想当然的错误,它是铭传大学的理念,并不能严格的算做校训。这里做纠正说明,抱歉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