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关注电视节目已经很久了,从我接触网络,到拥有自己的电脑,这期间和这之后的时间里,我看的更多的是网络节目,即使在某天我打开了电视,关注更多的则是新闻和真人秀节目。他们虽然在形式上差了很多,但我总认为在它们之间有共同点:他们没有停止,永远都不知疲倦的播放下去。一条新闻可以来回反复播上好几遍,被不同的播音员在不同的节目里念出。而真人秀更不用说,商家为了赚取最大利益,总是会安排各种机灵敏捷的桥段,和无数次的重播。在那一段时间,真人秀最火的时候,几乎每个电视台都在不停循环着自己电视台的真人秀节目。搞怪搞笑的节目效果,就像一碗肥肉,初尝解馋,但是尝多了就会腻。每个人都想开口说话,没有人注意别人说了什么。这个节奏飞快,你来我往的时代,却从不缺乏孤独感。
就是在这时候,我遇见了《朗读者》。
是的,如果你看过《小王子》,你会觉得上面这句话真的好熟悉。而在我看来,《朗读者》的出现对电视荧屏来说,不亚于《小王子》出现在文坛的不拘一格的效果。
这是一档朗读节目,央视自己对这个节目的定位是:“《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旨 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它的出现,并不是去迎合眼下炙手可热的真人秀和全民狂欢风潮,而是希冀在这种风潮中,在电视荧屏上还能出现另一种声音:文化的声音。
当然,也许有人会嘲笑我高估一档节目的价值,用有些人的评价说,这就是当年的《艺术人生》加上简装版的《见字如面》,并且夹杂了浓浓的鸡汤。
我并不抵制别人的负面评价,每个人都有说话和表达意见的自由。但是我想问,当年你看《艺术人生》的平和心态,今天还有吗?那个时候的电视节目,大概还不似现在这样火热吧。当时你还可以安静平和的去读完一本书,现在估计连看个朋友圈热文也是一直用手指翻翻翻吧。节目也许没变,可是现代人的心已经变了。
现在我想回到题目上来,世界需要机灵敏捷,也需要缓缓如斯。是的,这个时代需要快和高效率,每个人都希望能用一分钟赶两分钟的成绩。但是,慢一点就不重要了吗。
我记得《小王子》那本书里面提到过,科学家发明了一种药,人吃了时候就可以一个星期不用喝水。那么,人就可以挤出来很长时间去工作。而小王子却说,如果给他这些空闲的时间,他会去桥边散步放松。
小王子的计划在现实中是很难做到的,但是不代表这种生活方式不能实现。人心是一个复杂的东西,往往一开始,每个人都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么,但是随着时间流逝,越来越多的人只是跟随着别人往前走,他们已经不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不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这些人是可悲的,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生活。
所以我说,在当下的中国荧屏上,《朗读者》,《见字如面》这些节目的出现,反映的是繁忙的都市人和媒体人在经历头昏脑胀,浑浑噩噩之后意识到了中国不仅需要机灵敏捷逗人发笑的娱乐,也需要一种安静思考,懂得倾听的文化氛围。于是,他们在努力的做这些节目,也尝试用这些商业味没那么重的节目来唤起人们对于文化,对于自身的思考。
方才我提到的是节目出现对于中国荧屏的意义,下面我想说回节目本身,说一下我对这两期节目的看法。
第一期的主题叫做“遇见”,在提到这个词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纳兰的一句诗:“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遇见”这个词本身就自带美颜光环。人世间一切关系的建立都要依赖遇见。而在节目中,有遇见恩人,有遇见病患,有遇见自己的女儿,也有遇见中外作品。每一个人身上都有故事,或感动或悲伤,但都是独一无二的。
第二期的主题是“陪伴”,董卿在介绍这个主题时提到“这是很早之前就确定下来的主题”。而她又对陪伴说了很多感悟。她说陪伴意味着我把最美好的东西给你,就是时间。还提到陪伴是一种习惯。在节目中,有父子,母子,陌生人,动物,夫妻,这么多形式的陪伴,一一撩过心间。我不禁想到了很喜欢的一首歌《爱不简单》里讲到的“爱不简单,最难得是陪伴”。这个词在孤独感泛滥的社会,显得格外宝贵,总有人说自己渴求陪伴,也总有人表达对现世陪伴的感激。希望你们都是幸福的,不管有没有来自别人的陪伴。
我大概是一个不太会说话的人,所以当我很在意的人离开我时,我并没有说出太多感人至深的情话和挽留语。但我喜欢写,也喜欢读。只可惜,这些文字符号,终究是不会自己发出声响的。
当我看到节目中有人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出来,我竟有些懊悔。那些闪闪发光的堆砌在心里的句子,已经错过了盛开绽放的季节。
但我也不准备再去对着以往的日子垂影自怜,就向前走吧,带着对生活的虔诚和尊重,去看每一个也许不是太壮丽却又给人希望的日出。
这世界,需要机灵敏捷,也需要缓缓如斯。慢慢走,欣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