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孩子是一个13岁的男孩,到了青春期。每天回家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把门一关,不理人。朋友想去跟孩子做点什么,可是又不知如何做起。而青春期的孩子就是不理他,如果理他那肯定是还孩子需要什么了,如果不答应,孩子就会发火。朋友很苦恼,不知道怎么才能让孩子改变。
我跟他说如果想让孩子改变,首先是家长要先改变。朋友不可置信,说,明明是他的问题,你要我改?我耐心的解释,出现这个结果,我们要从原因上去找。你们孩子不理你,是因为你们的亲子关系出了问题,朋友睁大眼睛好奇的问我如何做?我给他一个简单的秘诀,很简单就是:让孩子笑。朋友很奇怪,说笑能解决什么问题呢?我给他推荐了这本书。

这是李一诺老师的新书,在依诺老师的所有职业里面,他认为做父母是最难的一个职业。到了青春期的孩子不跟你沟通,那是因为他们跟你沟通感觉不到快乐。那让孩子们感觉到快乐,最简单的行为就是笑,会笑其实是高阶的能力。
有的家长说,可是我就是笑不出来怎么办?其实笑不出来不怪你,因为啊,作为父母都很不容易。这种不容易,书里面给了很合理的解释。
片段:首先呢,做父母的时间超长,孩子未成年前有18年。是所有的哺乳动物里最长的,这也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黄金18年。其次呢,情感超浓,做父母是最浓厚和最复杂。的情感体验,唉,期待,喜悦,焦虑,恐惧气氛,后悔等等等等,保证你一个也不会。错过,再者矛盾超过多,应该让孩子懂礼貌,让他们倾听还是鼓励孩子主动表达,应该和孩子亲密无间,还是让他们尽早独立。等等等等。
想想我们在生活中一天又一天的折磨,我们总是在盼着当孩子咕咕坠地的时候,我们就盼着等他长到一两岁就好了,等到他长到一两岁的时候,我们又想着等到长到四五岁就好了,等到四五岁鸡飞狗跳调皮的时候,我没有想着等着上小学就好了,可是上了学之后,光一个家庭作业这一项就够让家庭里面鸡飞狗跳的了,这样的生活我们一过就是十几年。再好脾气的家长也给磨没了。
并且,我们对孩子有超多的期待。既希望他落落大方,又希望他沉稳成熟稳重。既希望他阳光开朗,又希望他谦谦有礼。这种矛盾一直伴随着我们,我们一直希望着你要好一点再好一点更好一点,孩子呢就被这种一点又一点的期待压趴下了。其实仔细算算我们真正养育孩子的时间往往还不到6000天,是的你以为的18年,不过6000天。在这6000天里还包含了那些鸡飞狗跳的日子。
片段:在这6000天里往往是对孩子不满-语言暴力-后悔和自责-与孩子短暂亲密,-对孩子不满的循环中度过的。
这个片段讲的是跟孩子一起度过,在这6000天里,每一个妈妈都要经历的一个循环。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会有很多的期待,我们总觉得孩子应该是怎样怎样的。孩子应该是有内驱力的,孩子不应该坐在那里玩耍,孩子应该帮我去打扫卫生,孩子应该怎样怎样。
记得我那时候上大学的时候,我们同学就说过这么一个笑话,就是当你放暑假回家的第1天满脸堆笑,然后问你孩子吃什么,孩子辛苦了,孩子怎么怎么样,好像全世界的好东西都想堆给你,然后当你在家的第2天,妈妈就开始叫你起床了,等你到了第7天起床的时候就很不耐烦的说快点起床了,要不然吃不上。早饭了,等你在家里再待上两天,保证妈妈就开始河东狮吼了。为什么没叠被子?为什么没收垃圾?为什么没洗碗?等等等等。这是从孩子的角度看妈妈,那从妈妈的角度看孩子呢?第1天的新鲜,第2天的懒惰,第3天的无可奈何,第四天的赶紧让他滚蛋。这就是母子关系,相爱相杀。
那么我们要具体怎么做呢?首先呢,我们要有一个觉察,就是当你想对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你一定要对自己有一个觉察,什么觉察就是噢这个是我的想法。啊,我现在是生气的还是难过的还是痛苦的这个觉察你首先要有,一旦有了这个觉察想生气也生气不起来了。
有了觉察之后呢,要识别自己脑子里的警察,这个警察呢就是我们所谓的恐惧。记住养孩子千万不要让恐惧控制你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你一定要好好的写字,如果写不好字,就没有办法学好语文,如果学不好语文就没有办法上好的小学,如果上不了好的小学就没有办法上好的中学,如果上不了好的中学就上不了好的大学。就这样循环往复,在孩子的前18年的学习生涯里面,你充斥着这种恐惧巨大的孩子不停的往前走,从来没有告诉过孩子,学习其实也是可以很快乐的。
那有了觉察就可以了。吗?当然不是啦,我们还需要补充这三个宝贝,他们是觉察觉知爱与慈悲和我们的智慧。

当我们在焦虑的时候,我们脑子里的警察在跳出来的时候,我们要用这三个宝贝来跟自己做一个小对话。我们觉察了自己的情绪,然后怎么办呢?然后我们就是要来表达孩子的情绪。只有把孩子的情绪表达出来了,我们才能够很好的解决孩子的问题。前段时间特别火的那个,我的阿勒泰里面有这么一句台词说,在哈萨克语言里爱就是我看见你了。孩子的情绪也一样。
片段:那怎么改呢?第1点是觉察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允许自己做一个呼吸提醒自己先不着急逃跑。第2点给自己一个短暂的停顿,做一个呼吸几秒钟就够了。最后一点做不到也没关系,不要苛责自己。
举个简单的小例子,我们家老二昨天要去幼儿园,可是他没睡好,他就不想去幼儿园,然后各种的哭啊闹啊,我开始的时候想对他发脾气,因为我也快到了上班的点了,非常的着急,可是他还在那里哭,然后我刚想去冲他发脾气的时候,忽然想到了书里面这个内容,然后我就让自己停顿下来看着他。给自己一个深呼吸,想孩子为什么不想去上学?忽然之间觉得可能是因为在家里没有玩够,然后我就蹲下来跟他说宝贝不想上幼儿园,是不是因为在家里还没有玩够啊?含着眼泪点点头。然后我又对他说,嗯没有玩够这种感觉很难过吧,很失落很沮丧,还希望在家里玩儿?孩子这时候已经开始断断续续跟我说话了,我没有玩够,我还想在家玩,我。说那你大概想玩几分钟呢?他想了想说10分钟,我说好的。然后我就给他定了一个10分钟的闹铃,10分钟响了之后呢,我就开始牵起他的小手说宝贝10分钟时间到了,我们是不是可以去幼儿园了呢?孩子虽然还是有些不情愿,但是想到这10分钟刚才是他自己定的还是去了幼儿园。到了幼儿园的时候,我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然后告诉他孩子你太棒了,妈妈也有不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可是妈妈没有你这么从容,能够10分钟到了就说到做到。然后孩子就彻底放下了,高高兴兴的去幼儿园了。
书里面还有很多这种类似的方法,大家可以去看一下。围绕我们刚开始的那个例子,我跟孩子沟通了一下,果不其然,这个妈妈经常对孩子做的事情就是大吼大叫,从来没有看见过孩子的情绪,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母亲的做法就是训斥,而到了青春期的孩子是不允许被训斥的,所以孩子干脆把心门关闭,不再理这个妈妈。所以打开孩子最好的办法,首先要看到孩子的情绪在哪里,然后跟孩子沟通一下他这种情绪的来源,最后就是好好的去表达出来孩子的情绪,可能到了青春期的时候,你已经不用说的那么清楚了,你只要心里知道孩子是什么情绪就好了,然后针对孩子的这个情绪去解决他当下发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