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学习观应该是这样的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正确的学习观应该是学习和思考相互结合的。
朱熹注:不求诸心,故昏而无得。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
程子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学而不思则罔,如何学?如何思?
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章句下》
学习是一种接触知识,掌握知识的过程。在接触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要带着“不可尽信”的态度去钻研和思考,不能一味的听从和相信。
程子的话给出了学习的五个流程和步骤。
博学:
多方面的学习知识和观点
不博学,则如井底之蛙,夜郎自大。审问:
对所学知识详细的追问,知晓来龙去脉,用验证真假和有效程度的态度去审视。
不审问,则如囫囵吞枣,忽略了大量知识的细节,经不起提问和实践的检验。慎思:
谨慎思考,对事物不要轻易下判断,不要盲目轻率的对一个事物作出结论。
不慎思,则会轻易判断,头脑简单,对事物的看法不会深入,难以用客观中立的角度学习成长。明辨:
清晰准确的做出对学问的判断,优势劣势,好处坏处,以及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定位是什么?最佳适用范围如何?
不明辨,则对所学没有体系化,遇到事情不知道用何种方法最优,没办法建立自己的系统体系。笃行:
去做吧。
不笃行,就是空嘴炮了。
思而不学则殆,为何思?为何学?
人们开始学习,开始对事物进行探索,首先是始于好奇,有好奇则有问题,事物为什么是这样的?又会如何发展?
由此而生,有了对事物的思考和解释。
思而不学,就会仅仅停留在事物探索的初期,对事情仅仅有表面上的猜想和认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
学习前人总结好的经验理论,可以迅速的提高我们的视野和见解,指出思考和进步的最佳方向,而非我们独自闭门造车,再重新做一遍前人已经犯过的错误。
学习前人的经验总结之后,要“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何处寻找前人的经验?
书籍、课程、名师、伙伴。
不求诸心,故昏而无得。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
学习不走心,就昏昏沉沉毫无所得。学到了不去练习精深,就会充满危机感一点儿也不感觉安全。
如何走心的学?程子给了十个字,你还记得吗?
如何精深练习?这个问题你可得好好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