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足够的专注力吗?

2021年1月14日 时间管理100讲践行第四天(4/21)

今天学习的部分是一天只做一件事,讲的就是专注的能力。去年听了课,我就买了番茄钟,用25分钟学习,5分钟休息这样交替着学习和休息,培养自己的专注力。记得去年刚开始学习时间管理的时候,我是很难专注的,才学习一会就头晕脑胀,精力不济,后来开始早起,锻炼,用番茄钟,专注力就好起来了,后来又开始静坐,写反思日记,慢慢的心里装的事情越来越少,心越来越静,要事优先,其他的事情,能不做就不做,能推迟就推迟,能委托就委托,实在需要自己做的事情,就积极的去做,安排好时间,一天的要事也不要太多,找到自己的节奏,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然后每天在高能的时间,上午9:30-11:30,下午4:00-7:00 晚上8:30-10:00这几个时间段 是自己的高能要事时间,会专注的完成自己的要事。现在自己专注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了,记忆力也越来越好,这也是从去年3月份开始学习时间管理,慢慢培养起来的能力。

当我专注做一件事的时候,手机会调成静音,消息提醒会关掉,不看手机,不做其他的时候,做一段时间休息的时候才喝水,上厕所,看手机之类的。

当然我们想要专注,是必须有一个好的精力,低精力状态是做不到专注的,当自己低精力的时候,我会选择休息,眯一会,运动一下,或者静坐一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去调整,高精力状态下就专注的去做需要耗费脑力的事情,如读书,写总结,写读书笔记,打卡作业等,都会选择高精力状态下专注的去做。

个人觉得精力管理其实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专注的能力,也就直接影响到自己的效率和情绪的稳定性。

这需要一份觉察力,人很多时候在没有觉察的时候,情绪低落,进入消极模式而不自知,很多时候很多矛盾都是在这种状态下产生,因为消极模式下,人的情绪就容易失控,就会容易发怒,抱怨,从而引起一系列的问题,这就是情绪的连锁反应。

每天发生的事情,只有10%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另外的90%都是人为导致的,也就是我们的各种情绪,过分的控制,过分的反应,强行的干预导致的。

还是那句话: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孩子也好,先生也好,父母也好,兄弟姐妹也好,朋友也好,大家都在自己的轨道上,有自己的轨迹,我们唯独需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了解自己,道德经里说,自知者明,了解自己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最明白的,了解自己比了解别人更重要。

不过多的干涉他人的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并拥有爱对方的能力,就如地球的自转和地球,月亮,太阳之间的公转一样,既有自己独立自主的生活,又保持着对彼此爱的吸引力。

不要成为他人的附属品,也不要把他人当成自己的附属品,或者把他人当成自己的全部,不去控制任何人,只需要不断战胜自己就好。

道德经背诵和读书感悟

今天背诵的部分: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

1、不自见,就是不固执己见,没有个人成见,

一个人站得很高,超越了所有的观点,而且没有自己的成见,能看清整个世界,看清所有的立场、角度和价值,他就有了明镜一样的智慧,那么他就是不自见,故明

2、不自是就是不自以为是。不自以为是,你的思想和你承载的文化反而能发扬光大

3、古时候把自吹自擂称为伐。古人认为,自吹自擂、沾沾自喜是对自己的一种伤害。做了事,但不执著自己做过的事情本身,才有功。

4、自矜是骄傲自大,觉得老子天下第一的意思,不自矜故能成大事,能够长久。

我以前就是自见很严重,很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也希望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特别是和我家先生的交流,一直都是很强势的表达自己的意见,不容反驳,如果受到反驳心里就会不舒服。其实以前的自己,不管我表达了多少,最终也没有改变对方的想法,反而让人反感

现在自己基本不发表意见,只实事求是的谈一些事。一旦发表意见就会有我执的成分,说的多了就会偏,语言是有界限的,而事实是没有界限的,所以一件事是不能用语言完全表达的,我们用语言能够表达的都只是自己的理解,跳不出自己的高度和认知。

无法完全客观的呈现一件事。

比如不相信轮回的人,会认为人死了就没有了,可能就会不害怕因果报应,及时行乐,做事没有底线。

相信轮回的人,认为人是不会死的,死的只是肉体,灵体是会以另一种方式再次呈现,就会严以律己,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做的每一件事,说的每一句话都要对得起天底良心。

老子以上的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表达的都是让心谦虚,心低到洼底,与前面的曲则全,枉则直,漥则盈相对。都是处事的智慧,时时处处执一,守中的状态中,不偏不倚,才是圣人的境界。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者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你自己如果不跟别人争,天下就没人和你争。

古之所谓“曲者全”者,岂虚言哉!古时候,有很多忍受不公平,忍受“曲”“枉”“漥”境遇的人最后都得到了圆满,这不是假话。为什么?因为“诚全而归之”。诚是真心诚意,全是全部,如果你真心诚意的按照上面的道理去做,而且全部都能做到,那么你就一定会成功,不可能不成功。“而归之”就是目的一定会达成

不争就是最好的争,不求就是最好的求,无为就是最好的为,一切都是如此。

利他就是最好的利己,付出就是最好的收获,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老子的智慧其实在生活中都有运用,用老子的智慧时时关照自己的行为,诚全而归之。

有的人一辈子争强好胜,到老了才发现,其实都是一场空。有的人,不去刻意争什么,只是做好自己该做的,最后得到的反而更多。

其实从身心灵的角度解读,就是用一种大爱和包容去对待生活中的人事物,有天地的胸怀,大海的容量,全然的接纳自己,接纳他人,知道人人与我同体,万物与我同根,找到人生的方向,多做利他的事情,以为造福人类为己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道德经》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
    建业书生阅读 697评论 0 0
  • 推荐指数: 6.0 书籍主旨关键词:特权、焦点、注意力、语言联想、情景联想 观点: 1.统计学现在叫数据分析,社会...
    Jenaral阅读 5,773评论 0 5
  • 昨天,在回家的路上,坐在车里悠哉悠哉地看着三毛的《撒哈拉沙漠的故事》,我被里面的内容深深吸引住了,尽管上学时...
    夜阑晓语阅读 3,851评论 2 9
  • 一月四号的大沙有个想法。从昨晚到现在就一直围绕在脑子里。或许深受那些小说的影响,或许真的就是我自己脑子或者精神么有...
    一個人的大沙阅读 4,141评论 3 4
  • 记梦 前记 他回国了,而事实上他其实从未来过。我不知道我们是如何交流的,但在梦里没有语言障碍。我时而是第三视角看着...
    江挽心阅读 74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