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冲打卡#Day3
输出内容:
今天的读的文章,总体的感觉就是告诉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要轻易被外部的观点所影响,也不要轻易相信那些能够轻易获得数据。还别说,读了三天李叫兽的文章,发现关联最多的一个概念就是可得性偏差。似乎这么想的话,在自己的脑中深埋这样一个概念,应该会很有助于在自己接触一些新的信息的时候,对相关内容进行更加客观的评价和质疑,要释怀自己心中的疑虑,就可能有动力推动自己去分析信息背后的前提条件。
如果这点成立的话,那么很明显,真正阻碍自己去获得准确的因果关系(找到自己的第一性原理或者说底层思维)的问题还是在于自己的执行力。脑袋里面有想法,但是身体却很懒,这又和昨天的“非必要性理论”联系在一起了;之所以不愿意去做这些事情,就是因为自己没有认识到做这件事的必要性,也就是不知道自己做这样一件事的意义。
自己还算是比较拼命的再努力学习、提升,但是似乎一切都真的太急了,急于求成,能够自己带来直接收益的事情或许才是自己认为有必要去做的事情,而这些看似不能够直接带来收益,但是自己知道对于自己的成长和今后会有很大帮助的事情,自己潜意识里并没有为之赋予重大的意义,所以呀!归根结底,我就按照这种模式去发展,终究自己的认知也就是停留在一个很平凡的水平,可能会比一般不怎么爱学习的人高出那么一点点,但是那一点点因为太少了,就算放大了,也因为基数不够大,并不会产生太大的收益。
所以,自己的路该怎么走,自己心里其实很清楚,但是这缺乏的动力到底是什么呢?是太安于现状的原因?或许自己真的应该给自己找些虐,被虐过之后,或许能够一定程度上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动力。怎么虐呢?周末别待在家里看电视剧了,去参加一些能够给自己带来帮助的社交吧!
笔记:
1、自媒体经常用来忽悠消费者的10个商业理论:
①粉丝经济——各种产品策略均有优势劣势,每种策略都有成功案例,需要根据行业和 企业情况灵活选择
②产品体验才是王道——产品性能和体验很重要,但是并不能决定一切。你需要考虑其他因素,比如习惯
③自主研发核心技术,打造极致产品——一般来说,在行业发展的初期,产品性能普遍较低,消费者更加 看重性能(比如流畅性、稳定性),因此苹果这样的共生型公司更加容易成功;而行业的中后期,随着主流产品性能逐渐超过消费者需求(比如现在的 8核处理器超过了一般需求),消费者就不再那么在意性能了,转而关 注价格和灵活性,这时小米、DELL这样的模块化公司更有可能成功, 而iPhone的市场份额会下降。
④进军主流市场——如果你的产品以“性能”取胜,更适合进军主流市场,因为这部分 消费者愿意为更高质量的产品买单。而如果你的产品以“价格”和“便捷”取胜,更适合进军被其他主流产品所 放弃的那部分市场,取悦那些“巨头们不屑于去取悦的消费者”,因为对 他们来说,“有,总比没有要强。”
⑤品牌延伸——品牌延伸(使用原来的品牌开发新产品)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不能盲目使用。 品牌延伸更加能借助原有品牌的知名度来推广新产品,但是又可能会扭 曲品牌定位,模糊化了消费者对该品牌的含义。
⑥经济激励——内部激励(热爱、兴趣、创造力等)和外部激励(金钱、惩罚)难 以同时存在,当人被外部激励驱动,自然会丧失兴趣和降低创造力。
所以,当一个工作是不需要创造力的重复性工作(比如搬砖、纯粹的线 性计算等),外部激励更加管用;而当一个工作是需要创造力的复杂工 作(比如设计、分析、写作等),内部激励更加管用。
⑦大量投入资源——资源投入需与市场规模相适应,过量投入资源可能会害死一个项目。
⑧满足顾客需求——一般来说,当市场明确、产品性能提升稳定(比如现在的智能手机行 业)时,“为现有市场改进产品”可能更有机会。而当市场不明确(比如晶体管刚发明时),可能更加应该“为产品找市 场”。总之,策略并不是绝对的。
⑨企业并购——选择同行业能够增加在本行业的优势、扩大市场份额,但是可能会增加风险;如果选不同行业企业,能够有效地减少风险,但是可能各个业务难以互 相支持。当然这样可以“减少风险”收购还常见于同一产业链上
⑩扁平化管理——扁平化管理可以增加管理系统反应速度、增加灵活性、减少管理人 员成本,但是同时会提高管理者的管理难度、增加横向沟通难度等。
2、你是如何混淆因果关系的——错把相关当因果
1、大众对新闻的错误归因
2、盲目学习和模仿
3、刻意规避和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