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读书)

“你知道诗圣,诗仙,诗佛三人吗?”

“知倒是知道,但有时不怎么懂。“

中国的文字到了一定高度是话中有话,有些诗表象是描绘眼前的境,但要意会那种美与背后表达的意思。

诗圣杜甫写的多半是人间(入世)的情景,然后引发的感溉。例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的是芸芸众生所见的情景,但在人与自然的破败与草木繁盛中那种沦丧是每个人的悲哀悲伤悲苦。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种贫富,阶层强烈的对比,怎不令人思索?)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明明自身困顿,但推己及人,心系苍生)…………这不就是入世中“圣“的超越个体,关注社会的境界吗?

诗仙李白,我最喜欢读他的诗,那种能享受人间乐趣与当下的美,又能自由穿梭在天地之间的豪迈与旷达。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瀑布比似银河的倾泻的自然磅礴的美,没有超凡的想象,怎么能夸张到如此的天地之间?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那种追求自由生命和极度自信的旷达与豁然,权贵又能令他如何?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三峡的险峻瞬间化为诗意的流动,千里行舟,心情的愉悦,轻快瞬息之间。美且有自我,在天地之间任逍遥。

诗佛王维,那种超越二元,回归清静,跨越时空,既是唯一也是普遍存在的。      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如果没有“空”性,哪里能领会那种新雨和晚来秋,本来就如此跨越时空存在的本来的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多么广阔壮美,令人震撼的自然景观。本来的“圆与直”,那种豁然间的旷达的美,自然本来也如此。        人形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花落,月出,空灵寂静,回归清静自性。那种阅过山河,恋恋红尘过后的诸相非相,超越时空的大自然本来就如此的领悟。

读书,能领悟,就象老友间慢幽幽的在一起交流你说我懂的快乐而忘了一切。学不至于乐,不可谓之学。学(与读,与阅同义)是我们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了解自然,从而让自己选择自己的生活。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不爱读书,厌学?”

“满则溢。”

“桶是空的才能装水。塞给孩子太多太杂,天性(感统)又没充分发挥出来,约束叮咛过分保护,注重外在而缺少“自我“小小心灵的需求(探索求知自由好奇互动积极回应)。我是建议孩子多去旷野,去大自然撒欢。所有的美大自然都有。

闲聊之言,随笔而己。

附自已一张手绘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