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被一段短暂的交谈触动,所以提笔写下这篇文章。
我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而惊起,拿起家中老旧的座机,接通了电话,一般往家中打电话的没几个人,早已猜到是姐姐。在此之前有留意到她发在朋友圈里的类似苦恼的话,我知道她打这个电话就是单纯的想和最亲的人说说话。
交谈从以往每次的闲言碎语开始,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终于,聊到中途她提到了一件烦恼的事,关于儿子,也就是我的外甥。我顺着她说下去却发觉她满是无所谓的态度,看似不要紧其实算是小烦恼,人总是对自己真正放在心上的东西才会关注,留意,愿意靠近。
我和姐姐两个人的性格很是不协调,简直可说是天壤之别,一个大大咧咧,一个安安静静。一个八面玲珑,一个唯唯喏喏。也因此免不了摩擦磕碰,甚至撕裂,但往往最终都会握手言和。即便有些伤痛在交锋的过程中已然形成,无法被轻易抹去。
时至今日,方觉出这鲜明的性格对比中的奥妙所在。姐姐其人便是看似乐观实则思想悲观,而我则相反,看似悲观至极却又有些许不被旁人察觉到的乐观。姐姐的悲观来自于过早踏入社会看到的乱象,来至于摸爬滚打中受到的实打实的教训。而我的乐观来自于家人与姐姐为我营造的很好的隔离墙,来至于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许多真诚待我的小伙伴,以及对她们发自内心的感激。
正是这些许的乐观,才承载着我走过许多幽暗的瞬间,在一些危险的境地中及时悬崖勒马。而姐姐则不同,她年长我五岁,又已然成过家,所以肩负重任。
可是啊,我们都有各自的处境才酿造出这特有的脾性,本不该动不动针锋相对,却屡屡伤的对方体无完肤,原因无他,因为太脆弱也太敏感,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东西。
我一直在学着检视自己,认清自己,不想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在另一个人身上重演,那就是——在孩子幼小的年纪上承受本不该承受的许多东西。人们口中常说的换位思考真的是很重要很重要,但往往没几人做得到。要么就是根本意识不到,要么就是意识到了也不愿意那么去做。
有些时候总是觉得自己像极端分化的两极,时而急躁的永远不能停歇,时而又可以安静的如同一片湖水,波澜不惊。有如此刻,清晰的分辨出过去未来,并不为之所动。
成长,本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想要求得又甜又丰硕的果实必然是要给它充分的阳光和土壤,过多的浇灌或是过少的滋润都不是最好的选择,苗儿啊,还是要慢慢长大的。体谅也一准和成长不可分割,来不得半点拔苗助长。
或许,我们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大大小小的难题,只是我啊,总愿意固执的相信都有可解之法,而唯一的前提是,你的心是敞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