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有点像鸡汤文在诉说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要是这样想的话,那就会让你失望的。
这本书是某个微信公众号安利的,看完前言决定把她带走。
她讲述了美国的常春藤大学存在的弊端,追溯了历史,到这些学校应该怎么培养和教育学生或者说学生最应该在大学获得什么。
在弊端上作者提到这些高等大学主要是以培养律师、金融行业等一些看起来光鲜亮丽,受人景仰的职业人才,而忽略了自身的天赋与需求。强调大学应该应该教会学生去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天赋,提高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一味的追求财富和社会地位。其实,在我看来这是有历史原因的,这些优秀大学也是从0开始,想要发展必须先和社会接轨,响应市场需求,尽可能最大程度的将自己的品牌扩大。
我并没有把本书全部看完,在阅读的过程中也遇到一部分即便是反复看了两三遍也看不懂的片段。但是并不影响我理解这本书,作者说到独立思考,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可以延申出清醒思考或者说批判性思维。举个水浒的例子,如果潘金莲同学当时没有开窗,那么她就不会遇到西门庆。如果没有遇到西门庆,那么她就不会被迫出轨,那样武松哥哥就不会怒发冲冠为红颜,这样他就不会奔上梁山。武松不会奔上梁山,哪怕水泊梁山107将依旧轰轰烈烈,但是宋江和方腊的战役,方腊也不会被武松单臂擒住。如果……那么,最终到如果没有这些杀千刀的战争和不平等条约,中国说不定早就超过了美国、日本,成为最发达的国家。结论变成了,如果潘金莲没有开窗户,中国将是最发达的国家。当然这是个比较扯淡的例子,因为中国要想成为最发达的国家并不只受这一个因素的影响。再举个例子,如果因为工作影响到了生活,你会做出什么选择。肯定有人会选择生活,因为生活肯定大于工作的啊,没有生活我要工作干什么。想想,如果现在你正常和家人一起吃饭,很平常的那种,公司来电话说,系统瘫痪了,影响所有的用户使用,你会做出什么选择。
另外,作者也说到要主动去发现自身的天赋和热爱,说得大一点就是找到自己的使命和存在价值。看起来有点鸡汤的意思。让我想到了一本名字叫做《月亮与六便士》的书,讲述了一个证券经纪人为了画画,不但放弃了原本光鲜的职业和亮丽的生活,而且也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抛弃了,躲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即便是吃不饱穿不暖还忍受着病魔的纠缠也要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的故事。完全打破了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
最后,就当作是表层的自己和深层的自己做了一次交流,到底是哪个自己胜利了还是最终打成了平手都不重要,没事多多交流还是不错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