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豹移动CEO傅盛认为:人和人最大的差别是认知,在他的认知三部曲中说道:“认知,几乎是人和人之间唯一的本质差别。技能的差别是可量化的,技能再多累加,也就是熟练工种。而认知的差别是本质的,是不可量化的。”
我们绝大多数人其实都习惯于从外在的形象来区别于人和人的不同,从性别上,高矮胖瘦,以及美丑上,可谓一目了然。
然而就本质而言,就如傅盛所说,最大的却别还是来源于实际上是精神层面的,具体来讲就是认知,你之所以是你,是因为你的认知与其他人不同,因为认知的不同,行事和处事的方式自然也就大有不同。
关于认知的水平,受教育程度和成长环境的差别,自然而然会有高下之分,有高有低,有深有钱,而且认知的过程也不是永远不变的,是流动的,是迭代的,是升级的,就犹如一个人的成长,从婴孩初生时刻对整个世界的混沌未知,到孩童的懵懂,再到青年的热血和一腔热情,慢慢的到中年的稳重,以及老年后的睿智,这其实就是一个认知过程逐步完善和提升的过程。
俗语讲,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从认知这个层面来讲,更是如此,试想,几千年来文明积淀,面对浩若烟海的知识,我们作为个体是不可能将所有内容都纳入自己认知体系的,只能进入细化的某一领域,慢慢钻研,才有可能进一步的成长,就这个角度而言,我们每一个都存在一种天然的“见知障”,不懂得东西其实更多,我们可以在熟悉的领域可以如鱼得水,在陌生的领域则完全败下阵来。
某一程度上,我们所有人都跟睁眼瞎差不多,总有你看不见的东西,比如某一具体事物运行的规律,这是潜藏在表象下,很深层次的认知,若不潜心研究,找对方向,很难提取到的。
有的时候,我们会从主观自动忽略掉一些东西,比如:视而不见,然而更多的则是因为自身认知有限,所以就感知不到,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你的认知水平的,因为“看不见”,所以想不到,有时候即使你“看”到很多东西,但往往离事物真相相去甚远,想当然的以为我们看到了事实的真相,事实上那只是冰山一角。
具体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我们可以凭借自己在认知基础上建立的技能而做到:“一招鲜,吃遍天。”就好像程咬金的那三斧子,只要抡得起,就能撑起一片天地,在这一个过程中,就需要对那三斧子上进一步钻研技能,每一斧子下去,都变化万千,自有天地。
人们善于用自己的视角去丈量这个世界,然后用自己的认知来框架这个世界,所谓的主观意识,这个视角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偶然用“手”的触觉摸到了大象的腿,故而认为这个世界就是一条象腿,很难说对错,只能说这个认知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在一定条件下是成立的,换了条件,则不不适应了。
比如科学技术的发展,牛顿的万有引力有它的适应性,然而随着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有些现象在用这个理论就难以解释和说得通了,这样一来,就会有一种更新的理论来替代就得理论,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是用认知迭代的方式进行了完美升级,继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前进,这并不算完,随着人们认知的进一步提高,将来还会有更新的理论来完美的替代它。
认知到底是什么?其实认知就是我们尽量用更多的触角和更多触点来勾勒一个事物的形象,点越多也就越具体,也越清晰,离事物的真相也会越来越接近。
那么如何来提升认知呢?
构建一套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然后将体系分解开来,分而食之,从而慢慢的达成目标。方法有很多,我们要学会给自己主动创造一个认知的条件合机会,比如古时的“孟母三迁”,是从外在环境上给自己营造一个好的氛围。
再比如也要善于择人而交,给自己找一个道同志合的良伴,或者主动进入一个圈子,抱团取暖,总比自己单打独头好得多。
除却外在的因素,从内而求,主要还是多读书,有目的的读书,有针对性的读书,然后,在通过其他一些力所能及的实践的方式来佐证,古语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光靠死读书而不变通也是不行的。
因为构建了认知,我们也具备了一些辨别是非的能力,并用于判断和指导自己的人生,也能或多或少避免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式的尴尬和无助。
《荀子·大略》中有一句话:“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意思是说滚动的球体掉进凹陷处会停止,谣言传到聪明人那里就会平息。
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得,从上古时代的口口相传,到近古时代的文字的发明,继而出现印刷,书本等载体,极大丰富了人们的视野,也扩大了知识和文明的传播。
到了现代社会,报纸、电视、杂质、声像资料、电脑等等,到如今智能手机的普及,给人们的信息获得带来了跟多的便利,各种新闻客户端、自媒体,包括微博微信等等,大量的信息更是以一种爆炸式的速度迅速普及和传播。
小道消息,各种谣言,并不是现在才有的现象,自古就有,通过各种以讹传讹,离事实的真相越来越远,有的神话故事,有的成了传说,也有的则成了弥天大谎。
世上聪明人常有,但不传播流言的聪明人却不常有,让人觉得,“流言止于智者”更像是一种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如镜花水月,可望而不可得。
我们讨厌长嘴妇,讨厌搬弄是非,然而更多的时候,我们无意当中也会人云亦云,充当了一个帮凶的角色,人们对于隐私以及隐秘消息都存在一种天然窥探的欲望,好奇,或者猎奇能引起人们无穷的乐趣,从而获得一种极大的心理满足。
在这个时候,认知就是一种很好的工具,它能从顶层设计上,让我们脱离这种相对低级的需求,因为提升了眼界,看问题的角度也会高屋建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从心理自我满足上因为提高了阈值,自然而然也就不会再对这种东西感兴趣,与此同时,也会促使着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随笔于20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