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经有一刻怀疑过眼前世界的真实性?
当我第一次了解到,原来蝴蝶可以看到人眼看不到的颜色,就开始怀疑世界上每株花草,到底是否真的仅仅如此?或者说以完全另一种样子存在于其他生物的认知中。我们对于世界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受感官的限制。
我在探究式学习的时候,经常练习怀疑课本。科学家得出的理论在我看来可能只是暂时的,随时准备被推翻。这种方法有助于我打开思路,并且即便我的怀疑是错误的,也可以在不断怀疑与辩驳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但我没想到竟然冥冥中做了与哲学家类似的事,区别是哲学家们思考的更彻底。我在《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这本书中读到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笛卡尔是理性主义者。(此处缺失一部分介绍笛卡尔的文字……已经年久失修了)
他们甚至怀疑眼前的世界是否真实存在,我怎样才能确定自己不是在做梦?既然人的感官可以欺骗自己,那么依靠感官的来的知识并非可靠。什么才是真实?
这里要引入一个“缸中之脑”,与笛卡尔的恶魔理论类似。
“缸中之脑”是希拉里·普特南(Hilary Putnam)1981年在他的《理性,真理与历史》(Reason、Truth、and History)一书中,阐述的假想。
“一个人(可以假设是你自己)被邪恶科学家施行了手术,他的脑被从身体上切了下来,放进一个盛有维持脑存活营养液的缸中。脑的神经末梢连接在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按照程序向脑传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觉。对于他来说,似乎人、物体、天空还都存在,自身的运动、身体感觉都可以输入。这个脑还可以被输入或截取记忆(截取掉大脑手术的记忆,然后输入他可能经历的各种环境、日常生活)。他甚至可以被输入代码,‘感觉’到他自己正在这里阅读一段有趣而荒唐的文字。”
随着神经科学的进一步发达,以后是不是完全可以实现,用电极刺激大脑,营造出仿真的感受?你又怎么确定那个时候到底什么才是真的呢?
我也可以说真实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实。
每秒都有无数中微子以光速穿透整个地球,而只有极小的概率与原子核相撞。
这些似乎超出我们认知的事情。
最后我想,这个问题的意义,关于世界是否真实,问题不在于它是否真实,而是如何去论证它的真实性。是否存在一个可以让人“醒来”的彻底的真实?如果要论证或者反驳,好像又要涉及到“语义学”,又是另一个我完全不了解的范围。
怀疑一切,并不是为了让自己恐慌,尤其是在那个年代,16世纪,中国的明朝,这样的思想是非常先进的,有助于人类打破现有的思维框架,变得更加谦卑,重新审视现有世界的一切,以及过去以往凭经验总结归纳出的知识。尽量穿过自身情感的限制,偏见,传统,去认识真实的世界。对自身认知之外的世界保持好奇,去对未知保持敬畏。如果没有怀疑,就没有思考。
讨论真实是否存在,目的不是为了诡辩,而是让我们跳脱出自己感官的局限,对感官之外的世界打开想象力,保持谦卑和好奇。也许在某些生物的感官中,世界或者宇宙,本来完全是另外一种样子。
现在再转头看到我身边的一切,有了一种异样的眼光。写到这里发现自己其实说了两件事,对世界真实性的怀疑,以及怀疑有什么作用。
参考资料:
蝴蝶的视觉:蝴蝶的感知能力非常发达,甚至比人眼所能观察到的世界更加五彩斑斓。蝴蝶比其他动物拥有更加广阔的可见光谱域,能看见从光谱末端的红色区域一直到紫外线区域。因此,它们能分辨出人类无法用视觉看到的颜色。
PHILOSOPHY - René Descartes(youtube)
《你的第一本哲学书》
《如果没有今天,明天会不会有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