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己,有一些新的思考,在脑袋里面乱着,写作梳理一下。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边界。2016年以来,在知识付费的流行之下, 一直都有一种幻觉,我可以轻松而愉悦的穿越到另外一个知识领域当中,获得认知升级和成长。当然有人做到了认知升级和成长,但是可能并非想象的轻松而愉悦。
看到超出边界的事情,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对于大多数有阅读能力,关注过一堆公众号的人而言,每天睡前的半小时阅读就能做到,这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打破自己的边界,需要学习和行动同时进行,对于此前从未有过依靠学习和行动而获得成功经验的我而言,并没有预料到这其中的难度。
情绪是行动中最大的变量,而保持情绪稳定的有效方式中,行动又最有效。这看似是个悖论,处理这件事情的方式,是其他人告诉我的,无论什么状态,都把该做的事情做完。我有一些体会,但还没有真正做到这一点。
任务总是从简单有序走向混乱复杂,所以连续做一件简单事情,遇到的阻碍比想象中要难。就拿写作这件事情来说,就是如此。我没有做到每天写作,甚至每周。
人总是在事后为之前做过的事情寻找合理化的理由,这个过程甚至都用不上逻辑推理和思考,张嘴就来。
一件事情做成了,你不会持续愉悦,没有做成,你也不会持续有压力。毕竟,人的底层适应能力,超级强大。面对这样强大的适应器,就有人做出不同的选择,前者的自我驱动力强,后者随遇而安,也能自得其乐。大多数人,处在这两者之间,所以才有焦虑,而焦虑是一个不那么健康的驱动力。
如果一个人说,他是一个自我驱动力很强的人,应该珍惜这样的人。但是大多数这样的人,没有时间去宣告这件事情,也没有时间搭理你,他们在默默的做事情。这是信息不对称的一个表现形式,就是这样。
我并不知道别人在光鲜的生活背后,究竟付出了多大努力。即使在文章里面看到了,我也不能体会,即使有短暂的体会,我也不一定做到。向外去求,就是会得到这么操蛋的结果。
改变自己真的是不是一件张嘴就来的事情,橡皮泥,捏一捏,形状就换了,但是改变自己的时候,遭遇的自我怀疑,情绪波动,放弃将就,懦弱纠结,我到现在都没有克服。如果说找到什么有效方式的话, 那就是先找到一件简单的事情,再找另外一件简单的事情。这个过程可能还会往复,因为之前说过,任务总是从简单有序走向混乱复杂,得不停地割舍。
答应一件事情很简单,在别人不了解你的边界的时候,可能还抱有期待,但是说到没做到的事情,就会让外界逐渐失去信任。自我认知的偏差, 体现到外界的交互中,就是慢慢变成一个并不值得信任的人。所以,要割舍的还有,不停立下的光鲜旗帜。
想得多,做的少,是一个常有的状态。以前我觉得毛病出在前半句,实际上毛病出在后半句,当你做的多了,自然而然就看到自己的边界,当下想做的的事情,就不会那么多。
相信一件事情,每一个在写作的人,都试图在输出价值观和影响力。这样没什么不好,但是需要警惕的是,人是很容易活在这些人制造的语境中去的。当我学习过文案和运营的课程之后,常常提醒自己,是的,你得练习这种能力,但与此同时,我也得警惕自己一不小心就活在别人的语境之下,而做出一些不那么明智的事情。
李笑来可以做很多事情,李笑来的学生也可以做很多事情。很多牛逼的人在做很多牛逼的事情。但是,笨蛋应该做笨蛋应该做的事情。笨蛋应该首先看到的就是自己的边界,而不是看到什么课程都想学,比如编程。至少现在不要去想这个事情。如果一件事情真的在将来很重要,而你又笃定自己会一直成长到那个未来,那么没有必要活在马上就要开始的这个语境之下。
当承认自己是个笨蛋的时候,并不是试图给自己找一个智商低下的合理化理由,而是在做事情的时候逐渐发现,依靠别人的故事来给自己充电并不是一个值得持续的驱动力,虽然短期看来有用。
承认自己是个笨蛋,是要明确的知道自己和他人的积累之间存在短期之内无法逾越的鸿沟,而要跨越这样的鸿沟,并不是简单地阅读概念和方法论之后就可以做到的事情。而如果意识不到这样的鸿沟存在,停留在一种虚幻的自我认知中,一旦遇到小问题,就很容易无限放大,自我怀疑,这种事情太消耗注意力。我不要再遇到。
笨蛋要跨越鸿沟,首先要学会制造自己的语境,就跟结合上下文去回答课后习题一样,很可惜,以前总是活在别人的上下文中,自然就解不了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