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和旅游是人生的乐事,古代著名旅行家和诗人徐霞客曰:“大丈夫当朝游碧海而暮苍梧。”即男人早上还在碧海游玩(四处游遍后),晚上瞬间又回转到了苍梧住宿。言外之意,大丈夫应该要到处游历,增广见识,而不是徘徊于家乡尺寸之地,老于户牖之下。
现代人的旅游已经是家常便饭之事了。上班劳作了五天,又有二天休假了,碰到逢年过节,有小长假三天,有时甚至七、八天休假。大家利用这休假日可以市郊周边游、国内游、甚至去国外旅游,休假和旅游已经不是现代人的奢望了。
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在农村“战天斗地”,接受“再教育”。天天劳作从“鸟叫做到鬼叫”,连春节也不放假,要“移风易俗,过一个革命化春节”而必须下田劳动。唯一能休息,是盼望“下大雨,落大雪”,这样可以在家窝被头,可以聚众打扑克、下棋,这是当时最时兴的娱乐活动了,对“旅游”一词,绝大多数的农民伯伯们还不熟悉这词汇的意义是啥呢!
公社分配给生产大队一台手扶拖拉机,农忙时替代老牛犁田,农闲时去跑短途运输,农村青年结婚用手扶拖拉机去女方接亲,象现在用奔驰、宝马骄车去接新娘一样时髦和风光。
我所在生产队是种植棉花和粮食的。有一年的五一劳动节,这是难得的放假一天。生产队队长一时兴起,去生产大队叫了辆手扶拖拉机,召集了队里的一些青年男女,“去西郊公园白相”。平时没有娱乐活动的这些农民青年,一听去“白相”,个个踊跃参加。
早晨,太阳刚露脸,拖拉机手小张已经把带有拖斗的手扶拖拉机停在打谷场上,这些青年男女换上了干净的土布衣服,有的女青年头上戴着刺绣的包头巾,象走亲戚一样坐上了手扶拖拉机。约有20个男女青年,挤在一个手扶拖拉机车斗中,感到相当拥挤,每人只能站立并相互勾肩搭臂牵牢着。拖拉机手小张怕出事故,千叮万瞩:“大家相互拉拉牢!”那时手扶拖拉机可以在上海南京路上穿行。
从宝山罗店到上海西郊公园约有三十多公里路,手扶拖拉机最快速度约每小时15公里,路上要行驶两个多小时。那时郊区的公路都是煤屑路,路面高低不平,汽车开过,后面马上是一大股“腾云驾雾”的灰尘。五月份太阳已经开始火辣了,一拖拉机男女青年拥挤在太阳暴晒的高温下,个个热得汗流夾背,汽车相会的灰尘蓬头盖面地撒来。大家相互对视,个个都象唱京戏的花旦,路上有时一阵阵剧烈的颠簸,大家还会忍俊大笑。
手扶拖拉机开到哈密路延安西路口,离西郊公园近在咫尺,路上有红绿灯,警察见到手扶拖拉机滿载一车青年男女,马上伸手示意拦下。生产队长见状立即上前和警察去说情:“这一车都是革命群众,难得劳动节休息,我组织他们来西郊公园白相!警察同志你宽容一下!我伲乡下人,不懂交通规则。”生产队长低头哈腰的姿态,一改平时在我们面前神气凌人吆五喝六的态度,让我感到相当的滑稽。
手扶拖拉机被拦下来后,马路上即刻引来了围观的群众,大家七嘴八舌“乡下人来难得出来白相的,放一码人家跳跳!”“阿乡乘阿乡轿车来白相西郊公园,嘻……嘻!”人们的唏嘘杂语,使我心里真感到五味杂陈。
警察看着一群乡下青年农民,觉得很无奈,顺着马路上群众的说情,嬉皮笑脸地手一挥:“走吧!”大家又一呼轰跨上“阿乡轿车”,小张拨足马力,“叭……叭……”地向西郊公园驶去。
这一次白相西郊公园,已过半个世纪光阴,那时没有照相机拍照,可我还是记忆犹新,在那物资严重匱泛的年代,确是一次“穷开心,苦作乐”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