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观后感

有一种精神障碍叫“分离障碍”,其中的“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俗称“分裂人格”。是指两个或者多个显著不同的人格存在于一个个体之中。在任何一个特定的时间,其中一个人格占支配地位,主导这个人的行为。每一种显现出来的人格都与原本的自我有着显著的反差,每一种人格都有独特的身份、名字和行为方式等。这部影片对分裂人格的病因,症状进行了很好的演绎。

影片的男主角凯文小时候长期经受母亲虐待。因此,分裂出了23种人格。例如母亲经常因为一个地方有一点点的不干净就要狠狠地虐打他。男主有一幕回忆非常惨痛,母亲拿着一个破衣架到处找他并异常愤怒地叫他的全名,他藏在一个角落瑟瑟发抖。

每一种人格都不相同,但目的只有一个:保护凯文,去完成母亲的任务让他免受虐待。影片表现了五种人格,着重表现的是强迫症暴力洁癖--丹尼斯,这个人格强壮暴力残忍冷血。有一天绑架了三名少女,并将其中两名少女残忍杀害。在他看来,这两名少女因为有着没有受过苦的纯洁的灵魂,是不能进化的。而且这两名少女很不听话,一直想着并通过各种机会逃跑,在逃跑后都被抓回并单独关押,最终将其杀害。后面,他想杀害女主时,看到女主脱了外衣后满身的伤痕,说:“你不一样,你的灵魂是纯洁的”,最后放过了她。

也许他把苦难折磨当成一种洗礼,只有受过绝望折磨的人才能变强。所以,分裂出了第24种人格--野兽。这个人格得到了其他23种人格的一致认可和赞赏,可以说是突破了人类的极限。我不知道影片是否有夸张的成分,看起来有点惊悚,并且是在火车上完成分裂的。影片中似乎提到男主的父亲是坐火车永远离开他的,所以,他把一束花放在站台,好像一种祭奠与告别的仪式。然后上车,完成了分裂。分裂成野兽后,赤裸的上身青筋暴露无遗,速度和力量都无与伦比,奔跑如飞,倏忽即逝,徒手掰弯钢条,在中枪后也还生龙活虎。还亲手勒死了他的心理医生。

这个心理医生陪伴了他很长一段时间,对他的各种人格都表现出了无条件的接纳和认可。并坚持“人格分裂不是病,可能是更完美的人类”的理论。就像他的一个亲人。医生通过谈话和各种线索猜测男主就是绑架三名少女的人,去他的住所看望他,想劝他悬崖勒马,却被其勒死。这个过程实在是让人揪心,男主从背后环抱着医生,不断用力,最后是骨骼咔嚓断裂的声音,那种缓慢窒息的感觉,像是亲手勒死了自己所有的希望和救赎。

九岁小男孩海德威。这是凯文的其中一个人格。这个人格有着小男孩的天真狡黠,带女主参观他的秘密基地,让女主听他喜欢的音乐,并随着音乐起舞,告诉女主那边有开着的窗户。当女主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好像看到了逃跑的希望时,告诉女主那只是一副窗户的画而已,并马上翻下一张画,那是一副关上的窗户的画,捉弄完女主后哈哈大笑。这两幅画让我印象深刻,是否象征着逃离当前心理困境的希望对他们两人而言都只是一幅画,都是不切实际的?这个人格差点就放走了三个被绑架的女孩子,只是因为惧怕来自丹尼斯人格的惩罚而打了退堂鼓。由此能看出这个人格的善良软弱。

还有个人格是个中年妇女。穿着端庄,举止优雅,说话轻言细语,还会为人质做精致的餐点。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可以无微不至照顾孩子的母亲,可是就是这个人格却在把三明治切歪了后马上疯狂砸刀,这个喜怒无常的人格是否重现了男主母亲的影子?

还有个人格是一位时装设计师,这个人格看起来拥有良好的社会功能。当他去做心理咨询和医生侃侃而谈时,你会觉得这就是一个时尚界的精英呀!

影片中还有其他一些人格,但着墨不多,我能记得的也就是这五种。我想,不管哪种人格,分离都具有重要的生存功能。这些角色都是为了帮自我去应付生活的种种困境以至创伤。

这部影片对人格分裂的思考和演绎,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家庭暴力对于孩子成长的重大影响,希望悲剧不能仅仅只是悲剧,而能成为警钟,让家长能时时自省自己的养育方式。为孩子打开那扇能看见美好生活的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