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朋友聊天,他们说已经很久没有感受过真正的开心了。其实,现在的生活的确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好像都算得上顺利,甚至也会得到一些羡慕和夸赞。但心情一直都像是一潭死水一样,没什么波澜,也没有任何活力。
我想很多现代人,都有这样的状态吧。很多时候,我们甚至觉得这个自己所拥有的人生,和自己也没啥关系。
一直以来,我都不太喜欢小孩子,一来嫌弃吵闹;二来,嫌弃麻烦。但有时候又有点嫉妒他们——小孩子真的太容易开心了。
盼到周末会开心,明天是儿童节会开心,下周可以春游也会开心——其实也许这些事情本身没有那么吸引人,但是他们就是会沉浸在那种对生活有所期盼的心情里,每天都在为这些即将发生的好事而雀跃。他们会从周一开始就期待周末,从五月开始就期待儿童节,从夏天还没开始就期待暑假。
真羡慕啊,他们永远都那么快乐。
但是现在的我,以及我认识的很多朋友都在说,长大之后一种非常明显的感受就是,对生活已经越来越没有期待,更没有好奇,对未来即将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保持着一种看似平静的淡漠。
所以宋冬野那几句歌词才会让人那么难过:“我知道那些夏天就像青春一样回不来,我也不会再对谁满怀期待。”
但其实,这种“对生活越来越没有期待,越来越不喜欢仪式感”的状态是一种必然。一个很简单的事实是,当我们所见到和体验过的东西越多,对生活的阈值也就会变得越高。
那些小时候能够让我们期待一整个夏天的旅行,现在变成了随时都能够实现的说走就走,更年轻的时候能够用来取悦自己的方式,现在也许变成了生活中的日常。
这也并不能说是一件坏事——毕竟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意味着我们正在过上或者接近曾经梦寐以求的生活。只不过,当我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开始试着用一种全新的办法来面对自己的生活。简单来说,就是逐渐试着让自己放下对生活的“期待”,而是尽可能用立刻就能够实现的满足来安抚自己的情绪。
比如,当我不太开心的时候,会买张电影票,或者吃一点好吃的,再或者喝点酒。总之,会尽可能快地给自己一点无原则的宠爱和惊喜。
这个时候我开始发现,比起“期待感”或者“仪式感”这种有点虚无缥缈的词,可能眼下的“小确幸”更适合我们这些有点丧的年轻人。虽然微小,但至少很确切的那种幸福。
既然这个尴尬的年龄已经基本上剥夺了我们好奇和期待的能力,至少我们也拥有了当机立断满足自己一部分心愿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