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这篇文章还是期末复习的小随笔,所以可能专业名词有点小多,大家随便看看就好哈哈。
这周复习到了第三代认知行为疗法。第一代认知行为疗法,主要是走的行为主义,简单来说,那个时候,心理学家把心灵作为一个无法窥透的黑箱,当一个人变得不一样(过度抑郁,过度焦虑)的时候,他们所关心的只是肉眼观察到的行为。而对这些状态的调整与治疗,也把重点放在行为层面。
从巴普洛夫的狗开始,我们开始关注动物的学习行为,动物与人类共有的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让科学家(华生,斯金纳等人)开始用学习理论理解精神病理学,各种动物实验得出的结果便推及到人类的行为研究中。行为主义确实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其中,暴露疗法(exposure therapy)对焦虑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社交焦虑障碍,特定恐怖症,广场恐怖症和强迫症等)的效果依然是所有疗法(包括精神科药物治疗)中最好的之一。而源于行为主义的行为激活(behaciour activation)技巧对抑郁症非常有效,以至于第二代甚至第三代都在以某种沿用着。
所以其实情绪,想法等认知层面的问题其实从行为开始入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你不必等有心情了才去做某件事,因为往往你是开始去做了这件事,情绪与认知才开始向好的方面变化。不管怎样,先行动是个很棒的选择。
确实,我们的行为是学习的结果,但人的大脑中的认知,想法,情绪等等是不可以这样简单粗暴地忽略掉的。人类大脑如此复杂,动物研究的结果并不能全然说明人类的心灵与行为的复杂性。
因比,第二代认知行为疗法应运而生,他们在行为主义的基础上加入了认知这个因素,强调人的想法与相信的内容,是会影响到人的行为的。他们开始关注第一代从未关注过的人的大脑这个黑箱。第二代认知行为疗法更加人性化,它们博取众长,从各种流派中汲取营养,从而壮大起来。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贝克的认知行为疗法,关注人的核心信念(core beliefs)于自动思维(automatic thoughts)等对行为层面的影响。他的疗法对抑郁症的效果非常得棒。
第三代认知行为疗法则开始关注意义与哲学思辨层面的东西。不过依然秉承了认知行为疗法的传统,即一切都要有科学实验的研究结果支持才可以。其中正念减压疗法,辩证行为疗法,接纳与承诺疗法等渐渐涌现。
第三代认知行为疗法非常有趣,举ACT(接纳与承诺疗法)的例子,这个疗法的基础是,认为对于人类而言痛苦是不可避免的,人类需要接受这一点,而在人生的各种限制中努力寻找自我独特的意义,从而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努力生活。也就是(Those who have a 'why' to live, can bear with almost any 'how'.)
我觉得一个比较通俗的语言去描述的话,就是:毫无牵挂地去做自己必须要做的事情。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