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有那么一个有趣的人际交往法则,就是在人际交往中,你开始出于什么目的,最后就结束于什么目。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断则伤;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
确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微妙多变,就像天气一样。前一秒还卿卿我我,后一秒却反目成仇。有的人表面热情似火,内心却充满仇恨。有的人看起来冷若冰霜,内心却乐于助人。这么复杂的人际关系是什么回事呢?其实,我们来透过现象看本质,就可以发现,人际交往的本质其实是利益交换。一个人的实力,就是最好的人脉。
记得有人曾感慨过,在大学,学习是1,人际交往是0。你想让你的大学是100还是1000取决于你选择了几个0,但如果你没有价值,你得到的就只能是一串0。
上了大学后,我虽然不以为然,却也不断去探索人际交往的本质。因为自身是比较个内向的人,严重缺乏安全感,总是企图寻找存在感来证明自身价值。所以会做很多附和他人和有求必应的事情来获得安全感,我不会轻易说"不",那怕拒绝一小次,也会道歉两小时。我是大家口中的"老好人",心中却五味陈杂,无数次想说"不",却又害怕被别人讨厌,没人和我交朋友。所以,我只能一直做一个不敢说"不"的老好人。所以由于我的有求必应,营造了一种人缘关系比较好的氛围。一出宿舍门,到处皆朋友打招呼,舍友们都很羡慕,总觉得我的人际交往能力很强。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有一次,骑电动车去兼职的路上,不小心摔倒了,右腿大面积擦伤,被路人急忙送去医院。由于当时资金不足,又害怕突临时让家人担心,就向我平常的好朋友们微信或者语音电话借钱。大部分人缄默不语,也有人说怕你不,更有人说还我们不是很熟。我这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苦心经营的老好人人设,不过是个头衔罢了。那些不过都是泛泛之交。最后我还是打电话让父母转账过来。从这件事我了解了有时候你认为美好的友情,只是两个人在同一氛围下,惺惺相惜罢了,一旦离开这种氛围,你们的关系也就断了。
得知过了英语四级那天,因为四级考个不错的分数,便在朋友圈把成绩单晒出来,并且推荐两本认为觉得不错的英语书,且把优缺点写出来,很多人评论,甚至私聊我,请求方法。后来,居然有朋友的朋友添加,是为了请求接地气的学英语方法。从那以后,发现平常也更多人主动和我打招呼。我的经历告诉我:你应当学会不合群,勇于说"不"意思是,不要随波逐流,不必去刻意地讨好,不要因为大家都做就去做任何你认为没有意义的事情,要学会追求自我,要学会孤独地披荆斩棘。
想进入一个圈层,先掂量自己的分量。因为真正的友情,是实力相当,势均力敌的。只有互相帮助,共同成长,才能获得良心发展。
再举个例子:假如你和马云在同一个微信群,却并不表示你们在同一个圈子,你加他个人微信,未必能加上。即使加上了,也未必聊得来。说白了,你对他没有价值。因为成年人交友的世界,是带着:你能给我带来什么价值去交往的,所以他们更加珍惜时间和资源成本。对方没有理由浪费时间和你做价值不等对的交换。
所以:优秀的人总是选择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不是不优秀的人不合群,而是你不在它的圈子里。巴菲特的好友是谁,人脉不是靠拉关系建起来的,是要相处的,你在拼搏向前的路上就会遇到和你一样努力一样优秀的人,反之,如果你只是每天结交各种各样的人,而不努力,你结交的大部分人也是可有可无的。
中国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先拥有天时地利,再讲究人和更容易。所以在当你拥有一定价值到一定程度上再讲究人际关系。你可以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但请不要过分相信所谓的人际关系——学习人际技能是一种感悟,追求人脉是一种媚俗、依赖性思维。
我虽然不是优秀的人,但是在努力变优秀的路上。 最后,想送大家一句话:岭深常得蛟龙在,梧高自有凤凰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