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歧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一)释字
1.知,晓得,明白。
2.道,表示联系和路径;阴阳对立统一的纽带;基本原理;基于客观规律的准则;对客观规律的如实陈述;一切事物发生发展的根源。
3.法,遵循、顺应
4.和,对立事物的彼此交融
5.术,道的表现形式,引申为技艺技巧
6.数,方法,可推测的陈述
7.妄,不符合真实情况的乱作为,引申为乱用轻用
8.劳,过度的消耗
(二),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上古那些懂得修养之道的人,他们完全遵循阴阳消长变化的规律,综合恰当的掌握运用各种养生的方法。
(三),食饮有节
1.食,比较成形的食物,充虚之滋味;饮,流质,比较稀的东西,如茶、酒等
2.节,适度,节制;节奏,规律性;时节,时令
3.思考:如何做到食饮有节?
(1).《内经》中的原则,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果为助,五畜为益
(2).如何喝茶,如何饮酒。北方人以喝什么茶为宜,红茶黑茶为佳。中国人该喝什么酒呢?白酒,黄酒为佳。
(3).饮食的天地人三才配置。
顺天时,吃应季谷疏,少食反季的食品;度地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善择决,因人制宜选饮食。
(4).规律,规范合理饮食,做到饮食均衡。
(四).起居有常
1何为常?《康熙字典》释为恒也,久也,曰常也。恒可以理解为不随意改变,久可以理解为坚持到底,日常可以认为是平素的习惯。这样我们就可以把起居有常理解为养成良好的起居作息规律,坚持下去,不随意去破坏更改。如果不这样做会如何呢?《内经》这样写道,“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2.聊一聊起居。说起来很简单,无非就是起床与睡觉罢了。字面意思确实如此,但深挖起来也蛮有意思的。起,动也;居,静也。一动一静则是一种阴阳对立关系,也就是说起居是一对具有阴阳属性、遵循阴阳规律的相对行为。那我们的起居该遵循的原则是什么呢?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养阳则早起,养阴则早卧。
3.四季与起居
古人其实早就总结归纳出了具体规律,《黄帝内经》之“四气调神大论"有明确的记载:“春三月,晚卧早起,广步于庭;夏三月,晚卧早起,无厌于日;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说白了就是顺应温,热,凉,寒,四气的变化,以做到生,长,收,藏。根据阴阳盛衰,四季变化,做到起居有常,以养其形,以安其神,则形与神俱。
(五),不妄作劳,前面解释过“妄"字,当乱用轻用讲。咱们再仔细研究一下“作和劳"。
1.作,工作,表面的意思是这样。但这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时间。阶段性的发生是‘作’的特点,也就是说工作是持续发生的行为。分析《内经》原意再结合‘妄’的解释,我认为,‘作’是时长时间持续的工作,这是有损人体健康,有背养生之道的。
2.劳字咱们前面也解释过,‘过度的消耗’,其实它有两层含义,一为劳心二为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劳心者久必耗形,劳力者久必乏智",这是古人总结的经验,非常精辟。由此可以看出,过劳时伤形又伤神,形神皆伤,内外俱损。慎之慎之。
3 .怎样才能做到不妄劳作呢?其实很简单,《内经》中有明确回答,(形劳而不倦)。
4.小结一下,食饮有节,五味充虚,精气生形;起居有常,顺从阴阳,四季调神;不妄作劳,以保其精,以安其神。此精、气、神三才也。养好精气神就是最简单的养生,养好精气神更最纯朴的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