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啊,我是共勉。
感谢你还在。距离上次更文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芸泠也因此失去了一些朋友(有些悲伤),只能说有缘江湖再见吧。
想要输出就必须有输入。在下不才,早期的积累保证不了我长期稳定的输出。所以我的更文频率……目前还稳定不了
(有时候可能只是单纯想偷懒)
好啦,回到正题。
刚刚过去的高考,可能是目前的你,遇到的所有问题中,对标准答案最为最为执着的。
但越到后面你就越发现:太多事情没有标准答案了!
/1/
明天的我 没有标准定义
答案要我 自己寻找谜底
在很多国家中,都有给孩子举办成人礼的传统。但在中国,高考就是他们的成人礼。
年轻人的迷茫通常会在两个时间点达到顶峰:一是刚进入大学,一是刚进入社会。
这两个过程其实很相似:都让标准答案,变得越来越模糊。
在高中取胜的答案很简单,分数为王。
这个时间段,你可能想要得到的:一个班上的职位、荣誉、别人的认可、心仪的礼物、甚至暗恋对象的注意力……都可以通过你取得好分数实现。是的,高中的时代就是这么纯粹。
但是到了大学,情况开始变得不太一样。分数依旧重要,但是却只是衡量标准中的一部分。
想要获得班上的职位,更需要的是你的演讲能力(口才);想要结识更多的朋友,更需要的是你的能力;想要获得暗恋对象的芳心,应当是成绩、口才、能力、个人形象等等的结合。
进入社会以后的复杂程度,我想不用我来细说了
(我也说不清楚)
黄油饼是甜的,混着的眼泪是咸的。就像社会,交织着各种复杂而美好的味道。!!
/2/
我们总是习惯于从结果分析原因,希望从许多成功或是失败的经历中,找到标准答案。
但是多变的现实让我们明白:对标准答案的执着是多么幼稚。
韩寒,赛车场上的七届总冠军。看到这样一个头衔,你一定会觉得他是那种,每次比赛前都做足充分准备、避免任何差错出现的人。但是他在《告白与告别》一书中坦言:
像我比赛,老是不试车,比赛前不好好休息,丢三落四,但成绩很好。
这些怎么看都不是冠军该有的标准做法,他却实实在在地拿了冠军。
七届的总冠军,让你无法用运气来解释这一切。(难受吧)
一个已经生了8个孩子的女人,其中3个聋,2个瞎,1个智障,而且她自己有梅毒,你会看好她下一个生下的孩子吗?
但一代乐圣贝多芬,就是她的孩子。
啊这……你是不是也会有这种感觉:似乎成功并没有什么标准的做法。
很多网传的成功人士必备的特质,再有道理也只是一个简单的参考。若是一定要较真,被一套标准折磨得筋疲力尽不说。只怕忙忙碌碌,却也碌碌无为。
在“完人“的标准答案面前,没有哪个不是千疮百孔。《自由在高处》
/3/
承认吧,我们都生活在别人的定义中。
所有社会都有一个默认的共识,它定义着很多事情应该在何时发生,比如说你应该在什么时候上学、结婚、生子……<非正式会谈>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默认共识,很多人才会被社会裹挟着前进。
前段时间,一位温州小伙在公开演讲中剖析过去的自己:35岁以前,他几乎完成了他父母希望的事。
考上重点大学;
进入体制工作;
娶一个好妻子,生了两个孩子;
每一项,他都做到别人眼里的出色,却没有得到想象中的幸福。
“这一眼望到头的人生让我感到无趣,恐慌。“
听起来讽刺,却也是事实。这个社会里满地都是“过来人“的经验:
“现在不努力读书,以后有你吃的苦“
“25了,该结婚生子了“
“我是为了你好,去国家编制的单位“
“我跟你说过了,现在不是做这个的时候“
话里的笃定和不认可,夹杂着“我真的是为你好“。有效地消磨着我们的信念,让你放弃各种可能,走上和他们一样平庸的道路。
你在妥协的同时,甚至还会心怀感恩。
殊不知,任正非在第一次创业被骗200百万,若是他听从规劝:老实找份工作,不要再异想天开,放下自己创业的决心。
也许他忙忙碌碌一生,还完了债,也走完了人生。
当然也就没有世界一流品牌--华为。
老实遵循着平庸的标准,也就放弃了千万种非凡的可能。
世上的故事多到数不胜数。有多少种故事 ,就有多少主角。你的人生。只有你才是主角。
真实的人生,不存在一条既定的跑道,它更像是小径分岔的花园。
每一条分支,都可能通往鲜花盛开的地方。说在最后
不被标准答案迷惑,不被世俗看法左右,不被他人的价值观所裹挟。
让落在人生图纸上的每一笔,都遵从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多读书。你无法从中获得标准答案,但却可以通过不断思考与追问,剔掉大部分由于填鸭而根植于脑海中的“理所当然“。
我想变好,我在努力变好
相信你一样~~
来自共勉的走心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