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图书馆借了沈从文的《边城》,第一次接触到这个故事应该是在高中的语文课本上,印象最深的是节选段的最后一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还记得当时读到最后这一句的时候,久久无法平静。如此简单的文字,却在人心底掀起久久无法平静息的惊涛骇浪。当时想着,高中时间太紧,以后上了大学时间多了。一定要找来全书看完这个故事。我还以为是个长篇故事。上了大学之后开始沉迷于吃喝玩乐睡,课都不曾认真听过几回,考试老师也提前划好“重点题目”,同学们随便看看记可蒙混过关,谁还会在课下去图书馆找两本书来读呢。
太久没有读书,觉得自己都变丑了,内心也是空虚寂寞恐慌。终于在上周末,实在觉得没什么事可做之后突发奇想去了图书馆,玩手机已经玩到没什么可玩的地步,碰巧看到这本《边城》,借了回来细细品读。
故事情节非常简单,人物关系也不复杂,本来我以为是本长篇小说,结果一上午的时间就读完了。里面大部分是对环境以及风土人情的描写,偶尔穿差点人物对话和对人物形象的描写。故事里的人物也纯朴简单,翠翠和傩送甚至都没有接触过几次。可是人物形象缺非常生动形象的立在那里。
看完此书,我甚至联想到了台湾偶像剧《放羊的星星》,人物关系差不多,也是兄弟两个,哥哥死了,不过该剧中,哥哥喜欢的不是女主。
里面的文字大部分是关于湖南凤凰辰州和茶峒的描写。读完全书,印象深刻的还是那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当时觉得非常难过,甚至痛恨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结局让读者难过。现在读来竟不那么觉得。这句话先说了坏的情况:可能永远不回来,转而又让人充满希望:可能明天就回来,倘若顺序换了,味道也就不一样了。先让人充满希望,再让人绝望才是更痛苦啊。有什么比让人从云端坠入地狱更绝望呢,现在才明白作者的用心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