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翻阅完学生绘制的“学校到所居村庄”的简易路线图后,温和地告诉大家:“现在,你绘制的图或许只有自己能看懂,学上两周地理课后,你们都能画出明晰的简易地图,同学能拿着你给他的图找到你的家。地理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很实用的学科。期望咱们一起在地理课上获得能力。”我保存着这些稚嫩的简易图,准备学期结束后,再发给他们,告诉孩子们:“这是你们入学第一课的作品,现在大家可以把它变完善了。”
当我用切西瓜的例子来讲极圈,赤道,零度经线时,自己很得意,觉得自己把这么深奥难懂的知识生活化,讲得这么浅显易懂,学生们肯定一学就会。只可惜,完全非我预期,大家还是分不清地球地球仪上,地图上的东西南北。尽管我不厌其烦地说“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大多数孩子还是只愣愣的,也有些嘀嘀咕咕不听讲的。我明白,我的教学生涯正面临着新挑战。
学习“经纬网定位”前,我安排了一个活动:让学生用行列线,配合数字表示出自己在班级的位置。大家都能明白,用一个表示纵向向位置的数字跟一个表示横向位置的数字,就能准确表示空间的任一位置。接下来,大家兴奋地学习了经纬网定位。做巩固知识练习,全班只有三位同学作对。我想起几位教过地理的同事的提醒“地理课的一二章很难教。”真话不虚啊!慢慢来吧,空间感不容易建立。
学完《地图的阅读》后,有个活动作业,画学校平面图。我统计了一下,两个班同学画的学校平面图只有5份作业符合要求,有方向,图例,比例尺。20多位同学把学校的南大门化成了朝着东方。我有些发懵了,认真反省教学过程中,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刘小君甜甜地冲着我问:“老师,什么是山峰?什么是山谷,什么是山脊?”一刹那间,我张口却无言以对。就像你的名字叫刘小君,我的名字叫程丽美,每一个名字就代表着一个事物啊,这有什么好问的呢?可是,我不能这么跟她讲,孩子的目光里满是虔诚,又不是成心捣乱!
“大家谁能给她解释一下?”我求助于同学们。“老师,我也不知道。”“我也不知道!”我错了,老师错了,大家都不知道的问题,老师一厢情愿的以为很简单,在教学过程中当成已知来处理,不是老师没有备好课吗?备课最关键的一环就是备学生啊!了解学生处于何种知识储备状态来确定教学内容,教学进程。
2019年下学期,我被学校安排教地理学科,我得缘面对崭新的问题,教学生活换了个模式,换了种思维。由此,我也有机会天天思考自己,思考教学活动,思考学生现状,思考学科特点,我得以重温教学之初心。感谢陈校长给我的机会,感谢同学们的包容,一位完全不够专业的老师,他们并未提出任何不满,也没有一丁点儿嫌弃。
最近我在教学上思考最多的问题是:学生来到学校,倒底是要受什么教育的?他们在学习什么?什么对他们的一生会影响最大?毋庸置疑,智力的发展是最重要的,因为,整个社会都在拿成绩作为评判学校,评价老师的标尺。教出好成绩的也都是些各方面素养较高的老师。
当我是一名语文老师时,我没考虑过这些,我轻车熟路地教学,随手拈来地数典,甚至漫不经心地对待学生提出地问题。因为,对于我二十多年的教学历程来说,解决那些很轻松,只是我因病体力下降,这个担负着巨大责任的母语学科,我难以承付了。转了个角,我在地理学科中行使教育使命,诚惶诚恐地投入新学科,我突然感觉对教师师的使命有了全新的体悟。
值此思考困惑之机,学习到《 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于我是“及时雨”,是指路明灯。内容中明确指出了“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以学科学习为依托,在学习文化基础的过程中,尊重学生,互助共进地学习。记得第一节课,我坦率地对同学们讲:“我虽老教师,但是第一次教地理,你们是初一学生,这对你们是新学科,希望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互相帮助。大家取得了好成绩,也就是我取得了好教学。”不虚不假,坦诚以待,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及时跟学生沟通交流,学习方法,给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以空间,带动其他同学。
期中考试曝露出大量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学生们基础知识点能记住,但是不会思考。审题,解题过程正是考察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能力,思维判断探索能力的重要环节。我采取了新措施--讲解题意,领会考点。小组长带头做,每一个问题,必须阅读分析清楚题目,涉及到哪些地理知识点,怎样综合所学知识点分析判断。这样的练习全民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飙升。
地理教学,对于我是一场与学生互助共进的修行,非常感谢那些乐学善学的孩子给我以教学启发,非常感谢那些提出问题的孩子促进我思考,更要感谢的是那些教了几遍还不会的孩子,他们一次一次促进我个人修养的提升,使我不断告诫警醒自己“慢下来,慢下来,不着急,不着急,他可能是棵菊花,花期比较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