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是指一件小事可以影响整个大环节,形成难以想象的大变局。周世宗柴荣作为“五代第一明君”,仅仅用六年时间就奠定了大一统的基调。最亮眼的是北伐契丹,连克三州三关,可正光芒万丈之时,天不假年,与世长辞。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龙袍加身,以宋代周。其实,人们熟知的一切大变局,全是一桩不起眼的血案引发的连锁反应,它既成就了周世宗柴荣的丰功伟绩,也使大周江山为赵匡胤所夺。
后周开国皇帝郭威,年轻时,穷困潦倒,整日游手好闲。而柴皇后贵为后唐李存勖后妃,在他死后得以还乡,竟然不顾一切嫁给了家徒四壁的郭威。可以说郭威毅然决然前去参军,到建立后周,柴皇后的悉心教导功不可没。她用李存勖的意气风发和晚年的英雄气短,熏陶着郭威,一个穷汉渐渐有了英雄气。
柴荣的父亲去世很早,无奈之下投奔姑姑柴皇后,以郭威养子身份寄居。当时的郭威远没有发迹,家中用度不足,年幼的柴荣走南闯北经商持家,这段经历使他有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后汉建立者刘知远病逝后,其子刘承祐即位,但李守贞、赵思绾、王景崇等节度使手握重兵,并不把他放在眼里。
郭威作为久负盛名的后汉大将,踏上了征途。面对固守城池的李守贞,郭威广修城寨,将城郭团团围住。李守贞多次突围,损兵折将,无功而返。等到城中粮草损失殆尽之时,郭威趁势猛攻破城,李守贞全家消亡于一片火海。赵思绾、王景崇等人惊恐万分,连忙向刘承祐称臣。
但雄踞河北、名扬天下的郭威,渐渐引起了刘承祐的猜忌。刘承祐密谋消灭郭威等人,不料事情泄密,郭威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直奔汴梁而去,柴荣留守河北。侯益、张彦超等人,远不是郭威对手,朝廷军马一溃千里。
汉隐帝刘承祐见大势已去,竟然疯狂地处死了汴京郭威的全部子嗣,柴荣的亲属也没有幸免于难。郭威两个儿子郭侗、郭信,尽数遇害,养子柴荣成了他最亲密的人。柴荣的儿子柴宗谊、柴宗诚也没有幸免于难。
不久后汉隐帝身死,郭威黄袍加身,建立后周,柴荣被立为世子。其一,郭威再无子嗣,养子柴荣又精明能干;其二,柴皇后虽已病逝,但郭威感念旧情,也再不立皇后。郭威在位仅仅三年,在此期间,他体恤民众、重用士人、休养生息,交给柴荣了一个相对安定的后周。
三年后,郭威病逝,柴荣开始了纵横天下的六年光辉岁月。柴荣继承郭威遗志,立志要横扫六合,制定了:十年打天下,十年治天下,十年兴天下的宏愿。
高平之战,同时成为了柴荣和赵匡胤的命运之战。北汉在契丹支持下,趁郭威病逝,大举南侵。柴荣不顾冯道劝阻,率军阻击。可前路军马樊爱能、何徽等人,畏战惧敌,差点导致周军全面崩盘。柴荣身先士卒,率领赵匡胤、李重进等人冲向敌阵,将士们士气大振,后汉军大败。此一战,不仅维护了柴荣的帝位,也使赵匡胤真正迈入了后周权力核心。
之后柴荣为了提高军队战斗力,选拔许多壮汉组成了后周禁军,赵匡胤出任殿前都虞侯,统帅禁军。高平之战的胜利,为后周争取了一段太平岁月。柴荣遵照郭威遗训,整治吏治、兴修水利、举行科举。一系列举措下,后周国力蒸蒸日上,同时文人再次迈入权力核心,这和唐末其他割据势力武人治国,有根本性区别。
赵匡胤先后在伐后蜀、征南唐中,战绩卓著,成为了后周有数的大将。柴荣安定南方局势后,决定暂时搁置后唐、后蜀,选择收复燕云十六州。仅仅一个多月,宁州刺史王洪、鄚州刺史刘楚信、瀛洲刺史高彦晖相继降周。柴荣在击败契丹援军后,收复三州三关,颇有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气势。
可惜前往幽州的征途中,柴荣突然病倒,大军无奈踏上返程,幽云大地自此远离中原政权。柴荣临终前选择了赵匡胤为托孤重臣,撤销张永德殿前都点检之位,由赵匡胤继任统领禁军。半个月后,柴荣带着横扫六合的夙愿,憾然离世。
新君柴宗训年仅七岁,主少国疑,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由赵光义、赵普等人主持的黄袍加身,彻底毁灭了后周政权。郭威在位三年,柴荣在位六年,而柴宗训年仅七岁,就是那场十年前的血案,成就了柴荣后,再次毁灭了后周。
柴荣的儿子柴宗谊、柴宗诚,在汉隐帝最后的报复中丧命,后继无人的柴荣于周太祖郭威年间,诞下柴宗训等诸子。但天不假年,39岁的柴荣于高歌北伐之际,突然暴病而终。临终前半月,又突然撤销赵永德之职,致使赵匡胤一家独大,7岁的柴宗训无奈退位。
可以说,后周建立之初的一桩血案,机缘巧合之下,成就了赵匡胤黄袍加身的传奇。不知汉隐帝刘承祐倘若有知,会不会含笑九泉。
北宋取代后周后,赵匡胤凭借坚实的国力,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统一大业。在赵匡胤的文治武功下,宋先后覆灭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势力,收复了幽云十六州和契丹扶持的北汉以外所有领土。
可平定天下不久,赵匡胤与弟弟赵光义饮酒同眠之后,离奇去世。赵光义以弟弟身份,继承大统。对于这一事件,后世颇有争议,其中赵光义贪恋权势,图谋不轨的可能性并不低。赵光义即位后,多年北伐,虽然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但覆灭了契丹人扶持的北汉政权。结束了各地纷争局面,中原王朝再次出现了大一统王朝。
可以说郭威灭后汉时,汉隐帝的临终反扑,处死郭威子嗣,成就了周世宗柴荣的同时。也造成了柴荣子嗣柴宗训年纪过幼,为赵匡胤夺权的后果。一切的机缘巧合,使雄才大略的周世宗英年早逝后,后周二代而亡。而天下平定大半之际,赵匡胤的离奇逝世,历史又一次见证了“主少国疑”的惨剧。
参考资料:
《宋史.太祖纪一》、《新五代史.周本纪》、《一代明君柴荣》
本文系头条号汉史钩沉原创首发,欢迎关注,了解中国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