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的挣扎》读书笔记

第一章

  1 基本焦虑:当一个小孩在童年时期没能得到持续的爱时,他会感到自己生活在一个潜在的充满敌意的世界里,他会强烈的缺乏安全感,从而产生最原始的基本焦虑,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时候会觉得富人家的孩子性格更好更优秀的原因。没有了金钱上的窘迫,大部分的父母更可以全身心的照顾好孩子,给孩子持续稳定的爱,而对于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来说,世界是安全而有爱的。反之,穷人家的孩子更容易遇到这样那样的困境和难题,他们的父母也可能疲于应付生活或者对孩子有过大过重的期望。在孩子眼中,世界是危险的、不安全的,他们在内心中树立了很多本不存在的敌人。

  2 由基本焦虑带来的冲突,孩子发展出三种应对世界的方式:屈从、对抗、回避。这些方式是交叉的,一个人可能同时拥有几种人格特征

  3 “真我的活力”鞭策着个人迈向“理想化的自我”。

  第二章

  4 神经官能症患者会对许多东西有不切实际的潜在要求,他们不愿意面对现实,因为现实是无法控制的。我们的很多负面情绪也同样伴随着一些隐藏的潜意识要求,问题在于我们能否看出这些态度背后的要求

  5 这些要求使他产生了浓烈的挫折感与不满的情绪。情绪之不满显示出其焦点针对着本身所缺乏之物、感到困难之事等,因而变得无法对整个境遇产生满足感。

  基于这种态度,人们在很多方面使自己的生活陷入困难,如果我们认为辛苦本身是不公平的,那任何的辛苦都会变成原来的十倍。

  6 大部分人都会耳提面命过别将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相比,别将自己的生活与别人优越的部分相比,而应该整体全面地看待自己与他人,虽然他们知道这种劝告是正确的,但却无法遵循,因为他们扭曲的见解并非是一时疏忽或智力上无知的表现,而纯粹是情感的盲目所致-----即因内心潜意识的需要所导致的盲目所致。

  第三章

 7 在内心指使的情况下,这意味着对于失败的一种强烈反应---- 一种贯穿焦虑、失望、自责与自毁等冲动的总反应。

  8 “应该”具有巨大的强迫力,实现理想化的自我的驱动力在个人心中越占优势,那么“应该”就越成为转变他、驱使他、鞭策他付诸行动的唯一动力。

  9 “应该”会进一步消弱情感、愿望、思想或信仰的自发性 --- 如体会自己情感的能力、表达情感的能力等。这是一种‘本能的强迫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一章 1 .基本焦虑: 当一个小孩在童年时期没能得到持续的爱,他会感到自己生活在一个潜在的充满敌意的世界里,他会...
    dear心理咨询师黄倩雯阅读 445评论 0 5
  • 【每日视检】 日期:2018/11/1 304/365 17/90 【作息】早睡:00:00早起:6:50 【健康...
    岩下松子阅读 171评论 0 0
  • 学习甜品做法培训 西安芋圆浓香松饼做法学习 甜品芋圆的做法,芋圆怎么...
    西点烘焙培训阅读 169评论 0 0
  • 1、一起看雪2、一起看海3、手牵手逛街4、喂我吃东西5、一起堆雪人6、一起坐摩天轮7、一起恶作剧8、一起进鬼屋9、...
    红豆印迹阅读 642评论 0 2
  • 从状况分析-问题分析-决策分析-潜在问题分析四种方法来解决问题,一定要有让人觉得为之奋斗是有意义的,有合理的机...
    合肥李风丽阅读 9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