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智慧父母,培养优秀孩子”讲座心得感受
不知怎么了,最近越来越觉得自己很差劲,很多方面做的不够好——尽管最近读书学习比以前更多了。因此,只要有机会学习,我绝对排除万难去参加,就是为了胜任自己的各种角色。昨天,从同事那里得到一张有关家教方面的学习票,今天下午义无反顾地带着儿子一起参加了。3个多小时的讲座,阵阵雷鸣掌声,李首燕老师的句句箴言,打动着在场的每一个父母,最为案例被剖析的我,更是深有感触。怎样才能走一个合格的好妈妈呢?
一、 改变心态,增加学习。
其实,这是每个父母所熟知的内容,随着时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孩子的学习渠道越来越多,孩子的认知水平越来越高,如果还用父辈教育我们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已经out了,行不通了。有些父母总是说,我小的时候,没人管我,我照样努力勤奋地学习,并取得较好的成绩。那是因为彼时的你,内心有一股激发你前进的力量,有一个声音告诉你除了努力学习,别无他路,否则你就要像自己的父辈们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扎根于美丽的田野。(现在觉得美丽的田野,小时候并不觉得,只觉得苦与累),总而言之,你的内驱力发动了。另外,我们小时候的诱惑有多少?没有现在的网络游戏、手机微信、QQ聊吧等外界诱因。因此,我们不能用自己的过往与孩子的现在作比较。更不能等到问题出现了,再去“亡羊补牢”,虽说不晚却也会后悔不已。父母趁早好好好好学习,孩子才能早点天天向上!李首燕老师一直重复着说:“父母改变1%,孩子才能改变100%,家族的兴旺从父母的觉醒开始。”、“父母的格局决定孩子的结局。”父母怎样改变?怎样确定自己的格局?答案只有一个:改变不良状态、增加学习!整天刷朋友圈的父母,会被孩子成为“手机的爸爸、妈妈”,指望孩子心无旁驽、一心只有学习吗?这样是不现实的。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父母是生产线,孩子是产品。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里长大,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的确如此。为了没有太多的遗憾和悔恨,从现在开始,走起!!
二、 因材施教,坚定孩子是独一无二的。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成长经历,我们不能用同一个模式来对待。按心理学分析,人大致分为四个类型,“活泼型”、“玩美型”、“力量型”、“和平型”,对待同一件事,不同性格的人,处理事情的方式也不同。了解了自己孩子的性格特征,就能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从而促进孩子更好地成长!比如“活泼型”的孩子,乐观积极、忽左忽右,目标不明确,做事没有恒心,不重承诺;“完美型”的孩子,做任何事都有完美的计划,独立性比较强,但是特别爱面子,容不得在众人面前丢脸;“力量型”的孩子自我意识过剩,一旦有了主意,态度强硬,脾气特别犟;“和平型”的孩子大多是和事佬、老好人,但是做事无主见。如果了解了自己孩子的性格特征,然后因材施教,针对他们的优缺点,采取恰当的方法,有的放矢,家庭教育的效果就会很好。每个孩子都有天才的领域,每个孩子都有引爆生命的开关。好比不同的花朵,花期不同,却绽放出一样的美丽!
三、 放大优点,缩小缺点。
“鼓励能让白痴变天才,批评能让天才变白痴。”李首燕老师举了一个音乐指挥家舟舟的故事,原名胡一舟,1978年4月1日,出生在中国的武汉,这一天正是愚人节。他是个先天性愚型儿。智力只相当于几岁的小孩子。但是舟舟的妈妈并没有放弃他,而是经常鼓励表扬他,并发现舟舟从小偏爱指挥的爱好,当音乐响起时,舟舟就会拿起指挥棒,挥动短短的手臂,像真正的指挥一样,直到曲终。在妈妈的爱心教育下,舟舟终于成功了,成为了一名国内知名度很高的指挥。适当的鼓励和表扬,会让孩子的优点越来越多,多一个优点,就会少一个缺点。批评、指责、抱怨只会让孩子失去自信,破罐破摔,从而失去上进的动力。李首燕老师说,应该像鸡蛋里挑骨头一样找孩子的优点,然后放大优点,渲染优点,让孩子习惯自己的优点,慢慢会更优秀,隐形的优点也会显现。比如我的孩子,因为苛刻的要求,他在我面前,尤其是我们俩独处的时候,还是比较乖的:每日的作业独立完成;学习用具自行整理;心有余力的时候还能帮忙做家务。但是因为在学校个别课堂上的淘气表现,让我一直耿耿于怀,总是拿这一缺点问罪。因为常常这样,孩子在我面前收回了真正的面孔,在他人面前完全绽放。尽管他上课讲话不对,也不能拿着这一问题不放,然后孩子心里就有一个定位:我课堂爱讲话,我是有问题的学生,也许这样会促进这一缺点的更加膨胀。换一种方式处理,了解孩子上课讲话的意图,对症下药,也许只有这样才会根治。
四、放下一切,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陪伴。
在今天讲座中,李老师帮助现场父母处理一些棘手的问题时,无一例外的都是缺乏陪伴。漂亮的影楼老板娘——一个6孩子的妈妈,因为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只好交给爷爷奶奶带,孩子和手机成了最好的朋友,妈妈苦不堪言。在讲座的最后阶段,这位妈妈下定决心,就是少挣一些钱,也要把孩子接到自己身边,陪伴孩子的成长。还有一位父亲,陈述了自己的真实案例,前几年,因为心里只有挣钱的想法,却忽略了对孩子的陪伴,夫妻二人在外打工,孩子却成了留守儿童。去年暑假,当发现自己的大女儿出现叛逆问题的时候,当意识到孩子已经变成班级倒数的时候,夫妻二人商定回到来家发展,全程陪伴,可喜的是孩子重拾学习的快乐,现在已经是班级前20了。孩子贪恋游戏,孩子迷恋网络,因为这些好玩,如果有比这些更好的玩法,孩子一样喜欢。陪伴需要高质量的在一起,不是生活在一起,就叫陪伴,这是“哑巴式”的陪伴,只提供衣食住行,只负责上下学接送,不叫真正的陪伴。真正的陪伴是融合、互化,陪伴6岁的孩子,就让自己变成6岁,陪伴12岁的孩子,就让自己转化成12岁,只有这样,陪伴才有意义,才会真正起作用。
看着睡熟的儿子,一个声音铿锵有力:无论如何,学做一名智慧型妈妈。改变从现在开始,哄哄自己,让自己莫名其妙的多一份自信,让自己“无可救药”的乐观,带着一种豁达的态度,做自己该做的事情。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