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最后一本书》读后感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宇宙最后一本书》的大多数部分都在描绘一个没有书的人类世界。

世界被一场大地震毁灭了,书籍全部都消失了,人们都用一种叫探针的东西来满足自己精神上的需求。十二岁的憨头为了救自己的妹妹,将生命置之度外,开始闯关。在途中一个只有五岁的小男孩,一个普鲁少女拉娜雅,一个年事已高的老人莱特也意外进入了这一次救援任务,历经重重困难,憨头的妹妹豆豆终于被找到,并被带去拉娜雅的家——伊甸,普鲁人治好了她的白血病。在这个过程中,憨头发现老人是唯一一个还对书写有兴趣的人,憨头在老人的影响下写出了宇宙最后一本书。

书中的主要人物老人莱特是憨头的人生导师,他在憨头不知所措时,为他指明方向,他知识渊博,知道许多古人的故事,他勇气可嘉、不畏死亡,最后死在暴民口中。

小男孩是全队的希望,他一直在暗示着未来是光明、美好的。

拉娜雅是未来的伊甸大师,她以前一直认为他们伊甸人与普通人不可接近、结婚等,可是在老人莱特的影响下改变了她原来的看法。

我最欣赏的是老人莱特,他博览群书,始终保持着对阅读的兴趣,并愿意用自己的知识服务他人。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没有书籍的人类世界,由此让我理解到书籍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